達得一 萬事畢
●藏密

【圖說】俱胝和尚示寂時說:吾得天龍一指禪,一生用不盡。

一葉落,天下秋。一塵起,大地收。一華開,天下春。一事寂,萬法真。學佛亦復如此,「解一即千從,迷一即萬惑」,守得一,萬事畢,即能悟得大道妙趣。

一生受用

唐代,婺州金華山的俱胝和尚,常誦《俱胝佛母陀羅尼》,人稱「俱胝和尚」。剛住茅庵,被來訪的實際尼師問倒,想棄庵各處參方。夜裡,山神說:「不須離此,將有肉身菩薩來為你說法。」果然,幾日後,天龍禪師到庵,俱胝和尚將先前被尼師問倒的事相告,天龍禪師豎起一指,俱胝和尚當下大悟,往後有人來參問,即豎一指,沒說別的。

庵中童子見師豎一指,來者皆滿意而去,凡有人來參問,童子也豎一指作答。俱胝和尚一日袖裡藏刀,問童子:「如何是佛法?」童子即豎一指,和尚即以刀切斷,童子痛得跑出去。和尚追問:「如何是佛法?」童子豎指,卻不見指,因此豁然大悟。

俱胝和尚示寂時說:「吾得天龍一指禪,一生用不盡。」事見《五燈會元》。

貴在得一

三藏十二部的佛法,不出一法,其實一也不可得。故蕅益大師〈示開一〉云:「儒云吾道一以貫之,又云執一賊道,舉一廢百。典云,達得一,萬事畢。云,是一非餘,是為魔業。」孔子講「吾道一以貫之」,佛在《三慧經》說:「能知一,萬事畢。」學何種「一」能貫串一切道理,而不廢其他道理?掌握什麼「一」,便能萬事具足,又不否定其他法門?故善學佛者,貴在得一。

獵人張網捕鳥,靠全網的一目,但不以一目而廢眾目。一盤圍棋共三百六十一個交叉點,最後贏者收功,也只靠一著棋,但不以一著廢眾著。一是什麼?蕅祖云:「一豈有定法哉?」一,不外人心大道,古今唯此一理而已。此人心大道,蕅祖云:「以道入真,則名出世。以道入俗,則名世間。」出世真諦與世間俗諦,都是人心大道顯示的跡象。君子得此道,可以上達天道。小人昧此道,只知下達人事。

迎刃而解

人心大道,在佛法非「般若」莫屬,有了般若智慧,如人有眼目,在太陽光明照耀下,得見種種色,所謂「一中解無量,無量中解一」,以一般若智慧可解無量義,在無量義中又會歸一般若。憑此般若,如走在荊棘林中,橫身直過而不受傷;如在潔白地上,揮手走過,不留絲毫痕跡。蕅祖喻般若如太阿寶劍,偈云:「太阿藏匣已驚神,舉向當陽不用硎;錯節盤根迎刃解,虛空割碎豈留痕。」持此一寶,多少盤根錯節皆可迎刃而解。

「非淨非穢」是般若體性,「知淨知穢」是以般若觀照,「取淨捨穢」是般若的作用。所以蕅祖在〈合刻彌陀金剛二經序〉云:「不以般若為導,能生淨土者,未之有也。」具般若智慧者,必知極樂是淨而娑婆是穢,發起求生淨土熾然的欣厭心。為此,而修念佛法門,念到「不隔念,不異念,不隔日,不隔時,念念常不離佛,念念清淨圓明」,就是念佛三昧了。

但得一心

念佛三昧是寶中之王,如摩尼珠「普雨一切諸三昧寶」。元朝的妙叶禪師,讚歎修念佛三昧者:「若了一,萬事畢」,有如雪山的「毘伽摩藥」,眼見則眼淨,耳聞則耳淨,鼻嗅則鼻淨,身觸則身穩,塗在戰鼓表面,軍士被毒箭射中,聞聲則毒箭應聲拔出。念佛就如這一莖藥草,具有無數功效,理無不該,事無不攝,萬善同歸,故晚清卍蓮法師在《淨土證心集》云:「一念彌陀,非難非易,但得一心,殊勝自備。」

人心大道,以「般若」智慧最足呈現,真明此一者,事事物物,何莫非一?故釋迦佛「從初得道乃至泥洹,於其中間常說般若」。學佛善知「取淨捨穢」者,方得般若的大用,而取淨捨穢最圓頓最直捷的修法,莫過信願念佛。如燃一丸而眾香悉具,一處既通,千處萬處一時透脫。

【圖說】取淨捨穢,最圓頓最直捷的修法,莫過信願念佛,如燃一丸而眾香悉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