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風與世風
●雨華


文章,經國之大業,不朽之盛事。(曹丕《典論‧論文》)

《東谷隨筆》,南宋李之彥的隨手筆錄。他生於南宋末年,國勢江河日下,社會風氣日益衰敗。他在教學之餘,對當時時局及讀書人風氣,發出了感慨。

在《理學篇》說出讀書人科考時,所寫的文章,常常戕害儒家經文義理。而引用的經典,或減一字,使義理不能貫串,考官也無所知。州府的考試尚且如此,其他縣級地方的考試更不用說了。

文中特別提到:南宋孝宗皇帝,一日與大臣也是文學家的崔敦詩,討論文章的風格關係到世局的變化。

崔敦詩說:「臣觀察宋高宗南渡時的〈建炎詔文〉,義理明瞭且氣勢壯闊,便知天下必能中興。」於是隨口誦讀其中一篇,孝宗皇帝專注諦聽,聽後甚是喜悅。

宋孝宗問:「六朝五代的文章如何?」

崔敦詩答說:「六朝的文章支離破碎,於是有土地分裂之現象。五代的文章粗鄙強悍,於是有山野草莽崛起的現象。」

宋孝宗感嘆說:「卿論得甚好。」

李之彥錄此故事之後,話鋒一轉,感慨南宋末年士子們所寫的文章,「斵喪義理」,多有違背傷害儒經義理,這是如何的景象呢?有見識的知識分子,可以從文章觀察世風國運啊!

(見李之彥《東谷隨筆‧理學》)

自民國八年,「五四運動」以來,學校教育「廢文言,崇語體」,學子所學多歐美雜說,卻不了解中國文化精髓。不讀〈堯典〉、〈舜典〉等古聖典籍,不學天命與道德仁義,更不知心性之學。網路上盡是互相攻伐的文字,真假難辨,用字遣詞粗鄙不堪。這樣的世局變化,又將如何?

「以史為鏡,可以知興替」,文章支離破碎,輕蔑古聖經典,召感的就是世衰道微。當年,雪廬老人目睹時局,在詩中寫下了「但聞時彥歌歐美,鄉校塵封史不傳」的無限感慨。

【圖說】雪公〈文禍〉詩序云:「國文者,國家之文化,民族之元精也。」文風關係世風,下筆為文,網路上傳,尤須慎審。




【前期連結】登訪「臺中佛教蓮社」感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