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冥祥記》是南朝梁王琰所撰,廣集佛教應驗,書中多為王琰親見親聞,值得參考。其中有兩則至孝成就自他淨業的記載。
劉宋時期有一位何曇遠,十八歲時,父親何萬壽亡故,何曇遠甚為哀慟,乃至成疾。於是歸心淨土念佛法門,請僧人來家中執法事、懺悔宿世業障。時間久後,何曇遠更為虔誠,一心向佛。
一天晚上,僧人念誦結束後,大眾皆已養息,何曇遠忽然唱誦起來。
僧人覺得奇怪而詢問,何曇遠說:「我見到阿彌陀佛,身黃金色,放光有丈尺高,從西方而來;幢幡彩花及隨侍聖眾,皆充滿於虛空當中。阿彌陀佛慈悲微笑,召我速去。」
何曇遠素來較為瘦弱,此時神色卻是壯然有神,並取出香花散於空中。
到了五更天,何曇遠安詳而終。家中芬香縈繞,過了數日才散去。
何曇遠因孝順心,發心歸依淨土。敬重三寶,懺悔業障。感召彌陀聖眾親迎,故有此應驗。是以《觀無量壽佛經》淨業三福當中,孝養父母為首。
《冥祥記》中,又有魏世子之女,以孝心示現,感召母親學佛:
劉宋時的魏世子,精進信奉佛法,並率子女修習淨土念佛法門,然而,家中唯獨夫人不信佛。
魏世子的女兒病死,七日後竟死而復生,並高座念誦《無量壽經》。誦經結束下座後,告訴父親:「女兒壽盡,神識即到西方極樂世界,在七寶池中,見到標記孩兒及父兄的大蓮花,皆是我們臨終後蓮花化生之處。但卻沒見到母親的蓮花,感到非常悲痛,所以歸來稟報。」說完,又即往生而去。
魏世子的夫人,感念女兒的孝心,並明白實有極樂國,此後也深信奉持佛法。
何曇遠
廬江人。宋御史中丞萬壽之子也。少奉法持菩薩戒。年十八居父喪。哀毀成疾。遂歸心淨土。請僧數人於家懺悔宿業。久而益䖍。一夕轉經竟。眾僧已眠。曇遠忽自歌誦。僧異而問之。曰。見佛身黃金色。光丈餘。自西而至。幡花翼從。充滿虗空。佛熈怡微笑詔曇遠速去。曇遠素羸弱。至是神色壯厲。便取香花散之空中。至五更忽然而終。宅中芬香數日乃歇。(冥祥記)
魏世子
梁郡人。生當宋世。奉佛精進。率諸子女修西方淨業。唯婦獨不信。其女病死七日復蘇。即升高座誦無量壽經。下啟父言。兒去便往無量壽國。兒及父兄池中各有大蓮華。當生其內。唯母獨無。不勝此悲。故歸啟報。語竟而瞑。母自是亦奉法焉。(冥祥記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