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語簡說(二二九):子罕篇.第廿一章
●子圓


  子罕第九

子謂顏淵曰:「惜乎!吾見其進也,未見其止也。」

孔子提到顏淵說:「太可惜啊!我看見他一直好學上進,卻未能看見他到達究竟極處。」

「子謂顏淵曰」,孔子對著他人說到顏淵,因為顏淵已不幸短命去世,孔子為他哀慟不已!

「惜乎!吾見其進也」,「惜」,悲痛。《論語.學而》孔子教導的第一個字就是「學」。因為「生而知之」的人太少,所以孔子一生提倡「學」,學習永不停止,除非死了。顏淵可以在「一簞食、一瓢飲、居陋巷」的生活環境中,仍然奮力學習,自始至終都沒改變過。顏淵得了一善就拳拳服膺,實踐到底決不放棄。他特別在心地上用功,探求大道的究竟處,所以孔門,只有顏淵被孔子稱為「好學」。

「未見其止也」,「止」,指止於至善的聖人境界。顏淵自述孔子的教導「循循然善誘人,博我以文,約我以禮」,停不下來,一直向前。「雖欲從之,末由也已」雖然想跟上孔子,還沒達到最究竟極處。孔子寄望顏淵能究竟學成聖人,可惜英年早逝,令孔子哀痛不已!

顏淵的上進好學,孔門無人能比,在《雍也篇》,孔子說:「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,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。」孔子教人,和人相處應「依於仁」,仁者視人如親,厚以待之。顏淵依師所訓,時時「克己復禮」,在「語默動靜」間,非禮勿視,非禮勿聽,非禮勿言,非禮勿動。孔子默默觀察,三月之久,顏淵造次顛沛無一不出於仁。三個月是一個季節,天氣一次大變化,顏淵還能堅持依於仁,則其他時節可知不再改變了。其他弟子,偶而對人行仁,很難持久行仁。

顏淵好學,有何具體的結果?在《雍也篇》,「哀公問:弟子孰為好學?孔子對曰:有顏回者好學,不遷怒,不貳過,不幸短命死矣!今也則亡,未聞好學者也。」魯哀公請孔子推薦人才,幫他治國,問說:「孔夫子,您門下那一位最好學?」好學則有本事治國,孔子很清楚哀公的來意,恭敬答說:有一位顏回,可稱好學。他的學習已達到「不遷怒,不貳過」了。心中一有怒氣,絕不讓怒氣延伸到第二念。一發現犯了無心過失,絕不再犯,但他已過世了。現今已無,沒再聽說誰好學了。

雪廬老人,曾分析孔門學道的異同。孔子「心即是道,道即是心」,從心所欲不再踰矩,喜怒哀樂,頭頭是道,這是聖人境界。顏淵是賢人,與道「不即不離」,雖還不像孔子與道相即相合,但是他已能不背離道了。其餘孔門弟子,與仁道「或即或離」,偶而憶想到仁,也能力行近乎仁。

顏淵在四十出頭就過世了,若假以天年,他很快就可如孔子「知命,耳順,從心所欲不踰矩」,當生成為通達無礙的聖人。孔子一想到好學的顏淵,卻短命死矣,不禁感傷說:「惜乎!吾見其進也,未見其止也。」這真是千古同慨!

(臺南顏姓宗祠 奉祀顏淵)
【圖說】顏淵,特別在心地上用功,鑽研大道的究竟處,所以孔門只有顏淵被孔子稱為「好學」。



【前期連結】論語簡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