❦ 論語隨筆:
廟哉問
●門邊叟

《論語.八佾篇》子入太廟,每事問。或曰:「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?入太廟,每事問。」子聞之,曰:「是禮也。」

魯國太廟裡頭供周公,是魯君的家廟。一般人是不能進去的。特別的情形下,特定的人,才可以進太廟。孔子入太廟,並且「每事問」,肯定不是正式祭奠可能出現的情狀。國家祭祀大典,事前,必得多番演練。

但凡禮器的使用,行禮的意涵,乃至祭者、禮生的儀態,儀程的遲速,頌讚、演樂的聲調,祭者的動線等等,孔子乃知禮之大通家,究竟聖人之問,用意為何?

本章開頭「子入太廟,每事問。」此處所言之「事」,諸如:禮器擺放位置、方式,妥適嗎?行禮者,明禮之意涵嗎?祭者、禮生的儀態,可恭敬嗎?儀程的遲速,中節嗎?頌讚、演樂的聲調,和雅嗎?祭者的動線,流暢嗎?違此,多屬不合於禮。孔子藉問,起提醒、教化之功,聖人之「問」,廟哉!妙哉!

或曰:「孰謂鄹人之子知禮乎?入太廟,每事問。」批評者誤以孔子入太廟,無一事不問,頗是無禮。更因此以為,孔子知禮,全屬訛傳。須知,居其位,其政是謀,敬慎以對,「每事問」,非禮而何?是故孔子聞之,曰:「是禮也。」

孔子誠欲禮之行也,不流於形式,但求盡合於〈曲禮〉所揭之真諦,也就是:「毋不敬,儼若思,安定辭,安民哉」。「每」遇不合於禮之「事」乃「問」,是禮也。

【圖說】孔子入太廟演禮時,藉著每事問,起提醒、教化之功。

【前期連結】闢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