漫漫星移,頻頻物換,哲人日未遠,教道續幾何?醒公往生已屆一周年,謹記一則珍貴片段,留影師範。
去年醒公生病中期,在菩提醫院住院就診,顯現出虛弱相。清公和尚(按:果清律師)輾轉得知,即擇於陰曆四月初八佛誕節,前往菩提醫院探視。
清公和尚,早年尚未出家時,就學雪公開設的內典班期間,受教於醒公;直至後來出家,成為正覺精舍住持,仍尊醒公為老師。幾次受請至蓮社,清公和尚見到醒公,歡喜互動時,皆執以儒家師生之禮;而醒公親切相待間,仍謹守僧俗之禮,決不含糊。即使身分關係變化,雪公教示的儒佛之道,在互動中自然流露。
進入病房,清公和尚見到醒公,即稱老恩師。雖然臥病在床,醒公意識依然清楚,見到清公和尚,展顏喜悅地說:「您現在不一樣了!」清公和尚也帶著笑意回應醒公說:「沒有老恩師的教導,沒有今日的果清。」
醒公身似虛弱,心卻清明。一般人可能難以察覺,有德者則能看出修為變化,是以醒公歡喜稱讚,看見的是清公和尚之道,更樂見佛法法脈得續;清公和尚也明白醒公之意,歸功於師教,還謝含頌。
醒公合掌,懇切地對清公和尚說:「到了現在也沒什麼東西,只好在心裡衷心為您祝福。」明明是被探視的一方,醒公見到法師,念及的卻是供養三寶!
醒公接著說:「請您保重,一直常忍,為菩薩,多做點事情,護持眾生。」清公和尚仔細傾聽,並回應:「應當的!勉學人!勉學人!」醒公繼續祈請清公和尚:「多多保重,多多地為眾生,長久住世,常轉法輪。」儘管講話略為吃力,醒公仍反覆說了三遍!
醒公抱著病軀,代眾生苦,又代眾生請佛住世、請轉法輪,如此用心良苦,只為在前往極樂世界前,讓蓮友增上學佛因緣,心心念念,不離度無邊眾生、成無上佛道之願。
最後,受隆華學長祈請,清公和尚為眾開示:
「老人家這回會住院,是受了弟子們,尤其是老同學的勸請,所以您老人家才住院,本來是要在府上助念求往生的。老人家是慈悲隨順眾生的請求,所以就入院。但是我們一起念佛,求生極樂世界的心,絕對是不變的。」
勸請住世,是眾多蓮友的希求。《行願品親聞記》云:「佛有六即佛……請佛住世,乃佛弟子本分事,住否則在於佛……凡能說法利生之人,無論是何等佛,皆應請彼住世。」清公和尚明了醒公恆順眾生的本懷,更點出醒公身隨緣而心不變的信願行,顯示醒公的自在與自主。
「一心念佛,命未該終的話,必定身體會趕快好起來;假若命是該終了,我們也能隨願往生極樂世界,滿我們的所願。然後到極樂世界之後,我們就乘願再來,廣度有緣的眾生,那就太殊勝了。祝願老恩師,將來能夠往生極樂,上品上生!往生極樂,要乘願再來,廣度我們沉淪受苦的六道眾生。」
清公和尚引用印祖法語:「至誠懇切念南無阿彌陀佛,以祈壽未盡則速愈,壽已盡則速得往生西方」,勸慰醒公及眾人,以念佛盡分隨緣,則無論如何,都是好因緣。
「老人家就好好的念佛,果清也不敢多打擾,給老人家好好隨著佛號,一直念下去。學生果清就辭退回正覺精舍,今天還要主持浴佛上供的法會,所以不敢再多待在這邊。也怕妨害老人家說話傷氣,所以不敢多留。老人家就好好地念佛,隨著念佛機的佛號聲,心中歷歷分明的一直念下去,一直念到將來往生極樂世界,上品上生。阿彌陀佛!」
佛誕節,舉寺繁忙,清公和尚卻不辭勞苦,特別選在這最吉祥的日子,到醫院探視,讓醒公及徐家人有最好的種福田機會,每一個正念、每一分發願、每一次的恭敬禮拜供養,都能獲益倍蓰。
臨走前,清公和尚再次對醒公說:「老恩師,果清就回精舍了。老人家就好好念佛!老人家就多安心,定下來,好好念佛!」蓮友家屬就地頂禮恭送和尚,直到清公和尚離開病房,醒公仍恭敬合掌目送。
雖為探病,雙方卻未談病況,更無多言敘舊,心心念念皆在法上;在人生最後的交流,半句不離佛法、片言皆念眾生、行止必依律儀。此中所惜者,是為曾經師生的以法交誼,是為當下的護念眾生、增長道業、安住正念,是為將來的往生極樂、乘願再來。此地一為別,無有世情牽纏,但惜護法益眾,明志往生。
醒公一生識人甚廣,在互動往來間,在在顯示出對出家師父的恭謹敬重,對各方蓮友學者的君子交誼,乃至對晚輩的慈心愛護,直到人生最後,醒公寒花晚節香,仍依稀縈繞在眾人的追思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