丞相王綰等建議分封皇子為王。廷尉李斯說:「周朝封立子弟,後來家族疏遠,互相討伐。現在陛下統一天下,畫分成為郡縣,皇子和功臣得到國家賦稅的重重賞賜,這就很容易治理。天下沒有二心,是國家安定的要道,封立諸侯不適宜。」始皇也認為建立諸侯國是自我樹敵,難以得到安寧。於是全國分為三十六郡,百姓改稱「黔首」。
接著,沒收天下兵器於咸陽,鑄成鍾鐻;又鑄造十二銅人,每個重一千石,安置在宮廷中。統一法律制度和度量衡標準,規定車子兩輪距離相同,統一文字。遷徙豪富十二萬戶到咸陽,集中管理。
秦國每消滅一個諸侯國,就在咸陽北邊山坡上仿建它的宮殿;所造的離宮別館林立,還設空中棧道和迴旋的閣道,使彼此相連。從諸侯國擄來的美女、鐘鼓,都安置在裡面,很是奢華。
二十七年始皇開始巡行,建造甘泉宮前殿,修築甬道連接咸陽。又修建咸陽貫通全國的馳道,也就是國道。
二十八年登泰山,設壇祭祀上天。下山時,忽來風雨,始皇停留在樹下,因此封這棵樹為五大夫。
又到梁父闢地為祭壇基石,祭祀大地,立石碑要子孫後代遵循告誡,這就是梁父刻石。還有琅邪臺石碑,頌揚秦朝的德業,表明符合天下的意志。
數年中所到之處多立碑刻辭,如登之罘山刻石等,皆是歌功頌德,希望垂範後世。這些銘文文字質直而簡要,樸實無華,是秦朝文字風格。之罘碑銘文辭高華有文采。
齊人徐市等上書,說海中有蓬萊、方丈、瀛洲三座神山,有仙人居住。於是派徐市挑選童男童女數千人,到海中尋找仙人。又派韓終、侯公、石生尋訪仙人,求取長生不死的靈藥。
燕地人盧生獻上讖書,說「滅亡秦朝的是胡」。始皇就派蒙恬將軍率三十萬人,向北攻打胡人。
三十三年,在西北方驅逐匈奴,在黃河附近修築要塞。又派蒙恬渡過黃河攻占高闕、陽山、北假地帶,修築亭障來驅逐戎人。禁止民間祭祀。
三十四年,貶斥那些聽訟斷獄不公平的官吏,去修築長城和戍守南越地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