❦ 開卷語:
詠架上鷹
●鞭鼓生

雪公早年曾跟年輕的學生講一首詩:


   〈詠架上鷹〉唐.崔鉉
  天邊心膽架頭身,
  欲擬飛騰未有因;
  萬里碧霄終一去,
  不知誰是解絛人。

唐朝詩人崔鉉小時候,隨父親崔元略來到大丞相韓滉家中做客。韓滉見到崔鉉,很是喜歡。崔元略說:「這孩子作詩的能力近來頗有增長。」韓滉便指著架上的鷹,要崔鉉歌詠,崔鉉奉命,拿起紙筆不假思索寫下這首詩。韓滉驚嘆說:「這孩子將來必有萬里的前程啊!」崔鉉後來進士及第,也當上了唐朝宰相。

詩意是,架上鷹的心志是在高遠的天邊,而今身子卻困在架子上。想要騰飛卻沒有因緣和機會。我最終總會在萬里碧空之中翱翔,只是不知道誰是解開絲繩的那個人?

常常思維,何以雪公早年多次為年輕子弟講授這首詩呢?用意是甚麼?目的何在?

架上鷹雖被繩索困在架上,但依然有衝飛雲霄的壯志,不因困境而喪志。雪公常說:「言從真性中流出,文從功夫中寫來。」小小年紀的崔鉉,一下筆就點出架上鷹的心志,詠物詩正是託物言志的詩歌,透過對事物的詠歎,還要將作者的情感,寄託作為靈魂。韓滉讚嘆了孩童時的崔鉉,正是看到作者情物交融的心志。

雪公講這首詠架上鷹。想必也寄託了很大的期許,年輕人是國家的希望,老人在世常說,年輕人要像初昇的旭日,光芒萬丈,氣象萬千,不可暮氣沉沉。走路也要昂首闊步,不能彎腰駝背,像個生病的老人。小童崔鉉詠鷹自況,雪公也藉講詩寄寓,傳達諄諄誨育的美意。




【前期連結】末世學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