❦ 菩提樹下說故事:
誰來度化淨飯王
●怡萱

釋迦牟尼佛成道之後,回到迦毘羅衛國,住在城南的尼居陀園。與佛同住的常隨眾,有一千兩百五十位比丘,個個都是大阿羅漢,煩惱已盡,身心自在,而且善於化導眾生。

一天後夜時分,佛盤腿坐在地上,比丘眾也都在四周打坐。佛打破沉默,看著大家說:「誰來幫我找個能度淨飯王的人?」

憍陳如立刻站起來,偏袒右肩,右膝著地,合掌向佛行禮,稟告佛說:「世尊!我能去度淨飯王嗎?」佛說:「憍陳如!你已具足大師之德,但不適合去。」

接著婆澁摸、耶輸陀、優樓毘螺迦葉、大迦葉、舍利弗、目犍連等人,各稟告佛說:「世尊!我們堪能度化淨飯王嗎?」佛告訴他們:「你們全都具足大師尊重之法,但都不適合去。」

目犍連心想:「世尊想讓誰去呢?」便入如實三昧,以定力莊嚴自心,即知佛意是讓迦盧陀夷去。目犍連的心猶如在重閣中,日光從東窗射進來,把西壁照得明亮無比,於是從定中而起,去找迦盧陀夷。

他告訴迦盧陀夷:「世尊知道你能度化淨飯王,你應當發大勇猛心趕快去。」

迦盧陀夷說:「眾生皆難度化,何況是國王!為什麼呢?剎利種姓又做了灌頂大王,大權在握,很難度化。大目連啊!譬如積聚眾多木柴,又存放許多年,這些木柴非常乾燥,這時有人放火燒它,馬上變成熊熊大火。你說這把火猛烈嗎?」目犍連答:「猛烈!」

迦盧陀夷又說:「如果有人再用無量酥油澆灌,火勢會增強嗎?」目犍連回答:「增強好幾倍。」迦盧陀夷就問:「這大火團能靠近嗎?」目犍連回答:「很難靠近!」迦盧陀夷便說:「剎利種姓的灌頂大王難以教化,不可靠近他,也是這樣。」

說完意猶未盡,再打比喻:「大目連啊!譬如狂象的牙齒,可以觸摸嗎?」目犍連答:「不可!」迦盧陀夷最後結論:「淨飯王正是剎利種姓的大王,難可教化,也是如此啊!」

目犍連只好坦誠相告:「世尊確實心知你能度化淨飯王。」迦盧陀夷仍不放心,目犍連只能再堅定地複述佛的心意。

這時世尊親自告訴迦盧陀夷:「優陀夷啊!你可入城教化我的父王。為什麼呢?只有我們兩個與淨飯王的緣分最深,能夠度化他。

淨飯王在過去世也曾經是個國王,名叫增長實;他有個王子,名叫妙堅慧。王子因為心樂離欲而出家,當時隨王子棄欲出家的,是個名叫月施的臣子。王子和月施由於深刻體會五塵的過患,超出欲界,直生梵天。但是國王卻因王子出家,生起大惱恨,痛苦萬分,幸賴月施回來開導他,心情才能平復。

優陀夷啊!妙堅慧是我的前身,月施則是今日的你。在我的聲聞眾弟子中,你教化諸邑聚落最為第一,你不但能善巧方便度眾,前生還教化過我的父王,現在去度化他,一定能消除他的驕慢,建立正見。」

後來,迦盧陀夷果然教化淨飯王得於正信!迦盧陀夷也得到了廣大無量的教化功德。

(出自《大寶積經》)
【原文連結】《大寶積經》


【前期連結】王子離欲生梵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