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公有多首吟詠竹的詩作:
〈鄰竹清陰〉二首之一
鄰家為了避暑,種了許多高聳的竹子,來遮陽擋日。竹長得非常茂密,還會遮蔽了我家落日時分,夕陽的餘暉。
竹有高風亮節的隱喻,而我胸中的高節始終都在的。所以心中自然清涼,不必勞煩鄰竹來送清陰。
竹是四君子之一,具有超越的地位。古人將它人格化,喻為「高風亮節」,因為竹莖中空代表謙虛,竹節分明象徵氣節,而其枝葉疏落,瀟灑脫俗,給人以格調高遠、氣韻清雅的感覺。竹又與松、梅並稱為歲寒三友。蘇東坡居士更表示:「寧可食無肉,不可居無竹;無肉令人瘦,無竹令人俗。」竹子四季常青,挺拔秀麗,就算是冬天,也不會因此凋零,在寒冬中依然堅韌挺拔,所以人們又把竹子象徵成剛直、不卑不亢、瀟灑出世的高雅之士。
中國人和竹的關係十分密切,且歷史久遠,《詩經.衛風》便出現過「瞻彼淇奧,綠竹猗猗。有斐君子,如切如磋,如琢如磨」的詠竹詩。「淇奧」是淇水曲岸,「猗猗」是形容竹的茂盛,借此來稱讚衛武公的美德。
而佛教史上,第一座精舍就叫竹林精舍。竹林精舍也叫做迦蘭陀竹園,是一座供佛教徒專用的建築物,位於印度新舊王舍城之間。是佛陀宣揚佛法的重要場所之一。
竹林,不只能夠造就修學的道場,在中國的傳統文化裡還有豐富的含義,它代表著正人君子的浩然之氣。也有不怕威逼利誘、剛直不阿的氣節。唐張九齡詠竹,稱「高節人相重,虛心世所知」,正是對竹的最高肯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