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代朱子所編《童蒙須知》,選擇切合日常運用、便於日常教誨的內容,使孩子由此入門,循序漸進。但凡一事一法,一事一義,無不細緻周密。不要以為不需要學這些小事,而藐視不聽。其中或有不適合現今社會者,但「善得益者無往而非益」,只要善知簡擇,孩子從小性與習成,成長後便習於進德修業。以下謹就《童蒙須知.雜細事宜》條列於下。
為人弟子,要早起晚睡。
喧鬧爭鬥的地方,不可靠近。無意義的事情,不要做。
吃飯,有什麼就吃什麼,沒有就不要思慮索求。只要是粥飯都能充饑,不可不吃。
對著火盆時,不要太靠近火旁。這不只是舉止不雅,更要防止燒毀衣服。
相互打恭作揖,一定要彎腰。
對父母師長朋友,要報自己的名。稱呼長輩,不可稱字,一定要稱某爹、某爺、某伯、某叔。如果是排行第幾,則說某姓某丈。如張三丈、李四丈。
外出歸來,要向長輩說明事由並行禮。即使是暫時外出回來,也一樣。
在長輩面前吃飯,要輕嚼慢咽,不可發出咀嚼啜飲之聲。
飲食,不要計較多少和好壞。
侍立長輩身旁,要端身拱手。長輩有所問,要誠實對答,不能有虛妄之語。
開門掀簾時,要慢,手要輕,不可發出震動聲響。
坐在眾人之中,要收斂身體,不要多占席位。
侍候長輩出行,要走在路的右邊;休息時,則侍立於長輩左邊。
飲酒,不可喝到醉。
上廁所,要先卸去外衣,事後一定要洗手。
夜行時,要有燈火,沒有燈火就不要去。
對待婢女僕人,要端莊嚴肅,不要跟他們開玩笑。
拿器皿,要端正嚴謹,以免失手。
凡是危險的地方,不可靠近。
路上遇到長者,要端身拱手,且快步上前行禮。
夜裡睡覺,要用枕頭,不要用薄被蓋頭。
吃飯,拿湯匙時,要放下筷子。拿起筷子時,要放下湯匙。飯後,則把湯匙和筷子放在托盤裡。
為人弟子應遵守的細碎事情,名目很多,以上列舉大略。如果能遵守《童蒙須知》,不失為誠實之人。果真又能讀聖賢書,發大願力,進德修業,要進入聖賢的行列,是沒有達不到的理由。應勉勵踐行。
凡子弟須要早起晏眠。
凡喧鬨爭鬥之處不可近,無益之事不可為(謂賭博、籠養、打球、踢毯、放風箏等等)。
凡飲食,有則食之,無則不可思索,但粥飯充饑不可缺。
凡向火,勿迫近火旁,不惟舉止不佳,全防焚爇衣服。
凡相揖,必折腰。
凡對父母長上朋友,必稱名。
凡稱呼長上,不可以字,必云某丈。如弟行者,則云某姓、某丈。(按釋名,弟訓第,謂相次第也。某姓某丈者,如雲張三丈、李四丈。)
凡出外及歸,必於長上前作揖,雖暫出亦然。
凡飲食於長上之前,必輕嚼緩咽,不可聞飲食之聲。
凡飲食之物,勿爭較多少美惡。
凡侍長者之側,必正立拱手,有所問,則必誠實對,言不可妄。
凡開門揭簾,須徐徐輕手,不可令震驚聲響。
凡眾坐,必斂身,勿廣占坐席。
凡侍長上出行,必居路之右。住必居左。
凡飲酒,不可令至醉。
凡入廁,必去外衣,下必盥手。幾夜行,必以燈燭,無燭則止。
凡待婢僕,必端嚴,勿得與之嬉笑。執器皿,必端嚴,惟恐有失。
凡危險,不可近。
凡道路遇長者,必正立拱手,疾趨而揖。
凡夜臥,必用枕,勿以寢衣覆首。
凡飲食,舉匙必置箸,舉箸必置匙。食已,則置匙箸於案。
雜細事宜,品目甚多,姑舉其略,然大概具矣。凡此五篇,若能遵守不違,自不失為謹願之士。必又能讀聖賢之書,恢大此心,進德修業,入於大賢君子之域,無不可者。汝曹宜勉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