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染香集》記載,清朝鄭兆榮居士,字廷勳,江蘇盛澤鎮人。從小就茹素、好做善事,中年時到漢口做生意,家業漸漸興旺,善心也越發深厚。
在此之前,有位同事的妻子,因生病進入了冥間,神靈責備她不孝,要奪取她的性命。她急忙請求赦免。神靈告訴她:如果想消除罪孽,就得找善人徐大均商量才行。同事的妻子醒來後,照著神靈的話去做,結果得以倖免。
那位徐大均平時修行清淨,是鄭兆榮的至親。鄭兆榮得知此事後,從此信心堅定地念佛修行,日漸精進;大手筆地捐款萬金,修建善堂,幫助貧困,並回向往生淨土。來客拜訪時,沒有要事就不交談。
到了晚年,自己把早就準備好的壽枋棺木賣給別人,時時懷揣著佛珠和錢,去貧困的鄉里,布施並勸人念佛。遇到隆冬嚴寒,脫衣給別人穿,也在所不惜。
嘉慶十八年十二月,鄭兆榮染上了微小疾病。到了十五日,兒子要到別處去,鄭兆榮說:「快去快回,我走的日子定了。」到了預定的時候,鄭兆榮面向西方坐下,家人圍繞著他。鄭兆榮說:「為我念佛吧!菩薩已經降臨了!」眾人聞到異香,不久鄭兆榮就往生了,享年七十八歲。
《淨土聖賢錄續編》的編者西史氏說:「世間愚昧之人,平時不修淨土,只知道準備後事的壽木,以為能安穩度過一生。等到他們身軀躺在棺材裡,如果沒有財富,只能由野火燃燒;若有身分,就被埋在萬里荒山中。以此為後事之計也太偏差了。如今廷勳之所以將壽木售人,也是有鑑於這個道理吧!」
鄭兆榮居士從小茹素、好做善事,長大後又慷慨布施、救濟貧困,進而回向淨土,最終預知時至,感得佛菩薩來接引。此則事蹟,向我們展現了善行的力量,平時應造作善因、專修淨土,方是人生大計。
(出自《淨土聖賢錄續編》)
兩則事蹟的主人翁,一位日夜不斷念佛,一位每天誦念萬聲佛號。二人臨終之際,藉物顯現祥瑞,可見一句佛號,萬德洪名,不可思議。
鄭兆榮,字廷勳,吳江盛澤人。自幼茄齋好善。中年賈於漢口,家漸起,而善心益厚。
先是有同事妻某氏,因病入冥,神責不孝,欲奪其命。氏急求免,神曰:爾欲消罪,須向善人徐大均商之乃可。氏醒,如其言,乃獲免。
其徐大均者,素修淨業,兆榮至戚也。
兆榮聞其事,遂信向念佛,日漸加功。慨然捐貲萬金,開善堂,濟貧困,回向淨土。客至無事,不交一言。
晚年,自將久備杪枋壽木售人。時懷數珠及錢,往諸貧里,施勸念佛。遇隆冬號寒,雖解衣衣人,所不惜也。
嘉慶十八年十二月,染微疾。至望日,子欲辭之他往。兆榮曰:去宜速歸,吾行有日矣。
至期,面西趺坐,眷屬環立。兆榮曰:為我念佛。菩薩降臨矣!眾聞異香。移時而化。年七十八。
(染香集)
西史氏曰:世俗愚人,生前不修安養,但知預備壽木,以為安頓一生。及其身入棺中,無錢財者,付之一堆野火;有體面者,埋之萬里荒山。其為計亦左矣。今廷勳以壽木售人,其亦有鑒於此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