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公云:「修念佛法門,要正助雙修。正功夫是念佛,助功夫是六度萬行。助功夫,最簡要者為凡事不欺騙人,不惱害人。若具足而言,可依十善業修行,凡身口意業與十善相違者,要勉強制伏,使它不起。惡業起時,就以佛號制伏它,此即是伏惑。平日要注重這樣修持,不要說這功夫甚淺,圓教十地菩薩,還須修十善業!」
學了佛,就走進了修行的氛圍中。如果還放不下繽紛的花花世界,求道的心,就不夠懇切。雪公曾說,一下子在佛前痛哭流涕地發願,沒多久就退轉得不見人影。等在外遇逆境受挫了,再又回到佛前頂禮懺悔發願。老人家說,面對佛菩薩,可以這樣誆來誆去的嗎?
您也曾這樣進進退退嗎?善根發露了,就勇猛精進。染緣來了,修行就化為雲煙。面對在佛前誆來誆去的行為,我們是要深切警醒的。既在佛前上香發願,等同請佛菩薩證明護佑。自當檢束身心,依教奉行。佛前的儀式感,應是幫助自己不要退轉的強大助力。
再重複一次:「修念佛法門,要正助雙修。正功夫是念佛,助功夫是六度萬行。」凡身口意業與十善相違時,要勉強制伏,使它不起。制伏惡業的方法,就是用佛號。這守五戒修十善,聽來簡而易行,但實際操作起來,內心常是凡聖交戰,澎湃洶湧。正是所謂的博地凡夫,染緣易熾,淨德難成。
《阿彌陀經》說: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,得生彼國。」所以正功夫念佛,助功夫六度萬行,是往生彼國的必備資糧。在世間想要做簡單的三天兩夜的小旅行,都要大包小包準備一番。更何況要了生脫死,超凡入聖,往生佛國的大旅程呢?千萬早早仔細打點,一切難行難忍都要以阿彌陀佛壓伏。並且檢查再檢查,帶足一切資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