民國五十年農曆十一月間,基隆正道山海會寺舉行念佛七,道源老法師以《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》開示,博引經論,並插入公案掌故數則為緯。謹將「都攝六根」段引出,供眾修學參考。
念佛方法,要都攝六根,不使緣塵生識,而免造業輪迴。六根怎樣攝法?都攝六根,就是關閉六根之門,但不是說把眼睛閉上,把耳朵塞住,攝根最妙的方法,就是「持名念佛」。
需知念佛是妙有法門,一心念佛,即是都攝六根。現在解釋給大家聽:念佛,用舌根,舌不攀緣味塵,即是收攝舌根。眼觀佛像,不分別凡夫境界,即是收攝眼根。耳聽自念之佛聲,不分別其他聲塵,即是收攝耳根。鼻嗅佛香,即是收攝鼻根。身體繞佛拜佛,即是收攝身根。意根發出念佛心,一心一意憶佛念佛,即是收攝意根,這是初下手用功的方法。
在最初下手時,佛是佛,塵是塵,日久功深,則六塵境界,無非佛的境界,即是淨念現前。比方說:孔子聞《韶》,三月不知肉味,就彷彿這種境界。因為他專心一志在玩味《韶樂》,雖在吃肉,而舌不起識的作用,等於味塵不現前。我們念佛念到純熟時,六根自然收攝,對六境亦不起識的分別作用,則風聲鳥鳴無非佛號。
從前有一老修行,每晚必定念佛若干聲。某日,他覺得剛念不久,即聞打「四板」(起床板號),他以為夜巡師看錯時間,可是大家都起床,上殿了,他亦隨眾上殿。但聽見全部早課,都是念阿彌陀佛。早課既畢,天也亮了,接著就過堂吃早粥。他甚覺奇怪,大惑不解!於是請方丈和尚開示,方丈說:「那是你念佛的功力,一時降伏粗塵,雜念暫停,得到一心不亂,亦即一時的淨念現前。所以長夜化為短時,睡眠化為清醒。到此境界,凡有所聞皆是佛聲,所以做早課時,經文咒語皆化為彌陀佛號。」
凡夫在初下手時,大都離不開六塵境界,這就要用佛境來轉,久之,即能將塵境轉成佛境。
大勢至菩薩,修證圓通,是用「根」修的,但他用的是「根性」,而不是「六根」。都攝六根,歸於一性,即是妙有法門。只見佛境,不見凡境,妄念不起,淨念現前,到此方知「是心作佛,是心是佛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