印章出現甚早,《後漢書.祭祀志》言:「自五帝始有書契。至於三王,俗化雕文,詐偽漸興,始有印璽,以檢奸萌。」可知印章歷史綿延數千年,從古至今多為信用與權力象徵,與生活密不可分。
漢印更為後世所推崇。漢朝官印承襲秦制,隨階級不同嚴格制定材質、紐式、綬色等形式。除了少數例外,印文幾乎省略輪廓邊緣,且篆體雖襲秦篆但有差異,方正平直、布局嚴謹,風格雄渾、古樸典雅,成為後世篆刻家取法典範。
此印為銅製瓦紐,紐作繫繩之用。長二.一公分,印面方形,上刻「軍司馬印」朱地白文四字,無邊。篆法方正齊整,邊角已磨圓。「司馬」為漢朝武官名,歷史上記載之軍司馬印甚多,或為官印、或鈐蓋於書畫上,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