懷信禪師,字孚中,元代臨濟宗僧人。十五歲依法華院子思禪師出家,受具足戒於五臺山,為天童山竺西妙坦禪師的法嗣。曾任觀音寺、普陀寺住持,建五層多寶塔,受賜號「廣慧妙悟智寶弘教禪師」。元順帝至正二年遷住中天竺寺,後移住天童山。至正十四年甲午,懷信禪師前往江蘇龍翔集慶寺。至正十七年示寂,世壽七十八。
禪師晚年,曾與明太祖朱元璋有過互動,記載如下:
至正十六年,朱元璋領軍攻打集慶(今南京),作為根據地。寺院的僧眾聞風四散,唯獨懷信禪師盤腿靜坐。不久,士兵如螞蟻般集聚而來,懷信禪師入定如如不動,好像無事一般。
等到朱元璋進入寺內,禪師合掌迎接。朱元璋問:「為何不見僧眾﹖」禪師回答說:「您是明眼人,老衲難以欺騙、隱藏事實。」朱元璋聽了很歡喜,就命人召集僧眾回到寺院。
朱元璋聽過懷信禪師說法,回宮以後,便向近侍的臣工說:「龍翔信僧,言行純慤,真太平有道沙門也。」龍翔集慶寺的僧人懷信,言行純樸真誠,真是太平之世有道的出家人。於是將龍翔寺改名為天界寺,並賜予讚揚功勛的獎章。
懷信禪師德行與戒臘雖然很高,從不對參學者給予厲聲及顏色,參學者都自然而化育。禪師日課《妙法蓮華經》一部,終年不間斷。
有僧人問:「和尚每日誦經,還需要解釋文義嗎﹖」
懷信禪師說:「清晨吃了白粥,現在又覺得饑餓了。」
僧人說:「您這話實在與經文不合。」
禪師說:「還有明眼師僧,仍然清楚明白。」
僧人呵呵大笑,問:「和尚,如何存心,如何行持?」
懷信禪師說:「老衲只是歡喜信受奉行。」
丁酉年元旦,發生日食的天象。已登基的朱元璋明太祖召懷信禪師請示,禪師恭敬答覆說:「日食後,太陽自然恢復光明。」太祖深感歡喜。
又與禪師討論古今符讖的道理,禪師說:「有才德、修養的聖人或賢人,都有公心,毫無偏私;不必求天賜祥瑞,以為受命的憑證;也不預測災異吉凶,而自然能與天道相合。而愚昧的人,私欲滿滿的念頭,即使白天出現鳳凰、麒麟這些神鳥或仁獸,也會被當成怪物。所以說『在此不在彼』,要注重心念,而不注重外在的現象。」明太祖大加讚許,盡歡而去。
(見《南宋元明禪林僧寶傳》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