友人在網路上傳來一則故事,內容說:
一天下午,我跟朋友到郊區散步。突然,有一個穿著破爛的老人靠了過來,手中提著一袋袋青菜推銷。那些青菜的賣像很差,菜葉都脫水枯黃了,上面還有一個個蟲咬的小洞。但朋友二話不說,一口氣買了三袋。老人還很不好意思地解釋:「這些菜是我自己種的,前陣子下大雨,菜都泡爛了,樣子不好看,真抱歉。」
老人離去後,我問朋友:「你回家真的會吃這些菜嗎?」
他想也不想地說:「不會,這些菜已經不能吃了。」
「那你為什麼要買?」
「因為那些菜不可能有人買。如果我也不買,那老人家恐怕就沒有收入了。」朋友的善行讓我十分佩服,所以我追上老人,也跟他買了一些菜。
那老人非常高興地說:「我今天賣了一整天,只有你們肯買,真是謝謝你們。」
幾把根本不能吃的青菜,讓我上了寶貴的一課。
修行人的心,就是要學習這般柔軟,時時慈悲地為別人設想。在能力所及處,時時布施。故事中的人物,寧願自己吃虧,買些無法食用的青菜,因為看到賣菜老人的困窘,進而伸手相助。助人還很自然,毫無勉強。
是啊!在人生的旅途中,見到別人的善行,或心地功夫,自己雖未曾發此善念,但能見賢隨喜,轉化成自己內在的功德。這就是生命的成長與進步,值得讚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