淺析呂佛庭居士〈謁李炳南居士紀念堂〉
●吳孟真

〈謁李炳南居士紀念堂〉呂佛庭

 登堂拜遺像,靜室悵徘徊。
 衣冠猶掛壁,筆硯陳書臺。
 憶昔接謦欬,春風霽色開。
 對麈嘗論道,法會頻追陪。
 詩文契妙諦,度眾脫塵埃。
 往生歸淨土,乘願必再來。
 
7-1.png

呂佛庭居士〈謁李炳南居士紀念堂〉,是一首充滿感情與敬意的五言古詩,表達了對好友李炳南居士的深切懷念與追思。詩中不僅展現了雪公的人格魅力與學問造詣,也體現了兩人志同道合的友誼與共同追求的理想。

詩的開篇「登堂拜遺像,靜室悵徘徊」,直接點明了主題,描寫詩人進入紀念堂,面對雪公的遺像,心中充滿悵惘與追思。這種情感貫穿全詩,「拜遺像」、「悵徘徊」,不但流露出對一位偉大學者的敬仰,更傳達了對摯友的深切懷念。靜室中的徘徊,不僅是對過去的追憶,也涵蓋了對未來的思索。

接下來「衣冠猶掛壁,筆硯陳書臺」,通過具體的物件(衣冠、筆硯)來表現雪公生前的儉樸與勤奮。這些物品雖已成為供人參訪的靜物,卻彷彿仍在訴說著雪公的精神與教誨。這種以物寄情的手法,既寫實又富有象徵意義,讓人感受到雪公雖已離世,但他的精神與影響依然長存。

憶昔接謦欬,春風霽色開」,回憶兩人過去相處的時光,以「春風霽色」比喻雪公的智慧與人格如春風化雨,令人心曠神怡。這裡的「春風」不僅是對雪公教誨的讚美,也是對兩人友誼的溫暖描繪。呂佛庭先生與雪公雖是朋友關係,但從這兩句可看出他對雪公的敬重,他們在思想交流中彼此啟發,共同成長。

對麈嘗論道,法會頻追陪」,進一步展現了兩人在佛法與儒學上的共同追求。「對麈論道」描寫了兩人對坐探討哲理的場景,而「法會追陪」則顯示出他們一同參與弘法活動的志同道合。從這裡,更能看出他們深厚的情誼。

詩文契妙諦,度眾脫塵埃」,讚揚了雪公的詩文與佛法相契,並以弘法度眾為己任,幫助眾生脫離塵世的煩惱。這既是對雪公一生事蹟的總結,也是對兩人共同理想的表達。他們在佛法與儒學的研究與實踐中,追求度化眾生、脫離塵埃的境界,這種共同的信仰與追求,使他們的友誼超越了世俗的界限。

結尾「往生歸淨土,乘願必再來」,表達了對雪公往生淨土的祝福,並相信他會乘願再來,繼續度化眾生。這既是對雪公的祈願,也體現了佛教的輪迴與願力思想。呂佛庭先生以這句詩寄託了對未來的期望,也為全詩畫下了一個有力的句點,讓讀者沉浸其中,反覆咀嚼其中的深意。

這首五言古詩共十二句,由於在平仄、押韻與對偶上,不像近體詩那樣嚴格,因此情感表達更為流暢自然。

古詩的語言通常較為樸實,這首詩用詞簡潔,如「衣冠猶掛壁,筆硯陳書臺」,直接描寫雪公生前的物品,不加修飾,卻能傳達出深厚的感情。又如「憶昔接謦欬,春風霽色開」,如果改為「曩昔接謦欬,春風開霽色」,表面上似乎更合乎對偶,卻遠不及原詩的情味、意境;讀起來也不像原詩那樣自然。尤其是以「開」字作收,更能表現春風化雨浸潤人心的力量。

這首詩通過細膩的意象與真摯的情感,將對雪公的懷念與敬仰表達得淋漓盡致。詩中既有對雪公人格與學問的讚頌,也有對兩人友誼的深切追思,同時融入了佛教的慈悲與智慧思想,使詩的內涵更加豐富深刻。呂佛庭先生以簡練的語言與自由的格律,將情感與哲理完美結合,展現了古詩的獨特魅力。這首詩不僅是對雪公的緬懷,也是對志同道合精神的傳承與發揚。

後記:

在雪廬紀念堂讀到呂佛庭居士〈謁李炳南居士紀念堂〉,內心有很深的感觸。

呂佛庭居士與雪公交誼甚深,但在這首詩中,並未見到任何溢美之辭或深奧玄妙之語,只是以簡潔質樸的筆觸,寫出對摯友的追思,真可謂:直呈本色,恰如其分。這可說是此詩最特別的地方。

「登堂拜遺像,靜室悵徘徊」,從現實的時空切入,以「悵徘徊」寫出內心的悵惘與追憶。「衣冠猶掛壁,筆硯陳書臺」,寫眼前所見,以遺物陳列的靜態場景,烘托逝者生前的精神風貌;在平淡中,寄寓懷念之情。

下兩聯「憶昔接謦欬,春風霽色開。對麈嘗論道,法會頻追陪」,則追憶曩昔與雪公相處論道的情境;從「論道」和「追陪」,可看出兩人的志同道合與深厚情誼。「詩文契妙諦,度眾脫塵埃」,點出雪公生平的樂趣與志業,也凸顯出雪公的人格特質,讓懷人之思拔高到另一個境界。最後以「往生歸淨土,乘願必再來」,寫出自己對摯友的祝福與乘願再來的肯定,文字簡樸,涵義深遠,令人難忘。

這首詩兼具悼亡詩的思念與學佛人的豁達,恰如其分地展現了呂佛庭與雪公的情誼,以及身為佛教居士的修行視角與文人素養,頗值得我們學習。



【註解】
01.登堂拜遺像:語出陸游〈感舊〉尾聯:「登堂拜遺像,千載媿吾顏」(緬懷隆中相諸葛亮)。
02.靜室:指李炳南居士紀念堂(即雪廬紀念堂)。
03.衣冠:指衣服與帽子。「衣冠猶掛壁」通過雪公生前的衣物,表現他儉樸的生活態度。
04.筆硯:指書寫工具,象徵學問與文化。「筆硯陳書臺」表現雪公勤奮治學的精神,同時也讓人感受到他雖已離世,但其學問與教誨依然留存。
05.謦欬:原指咳嗽聲,引申為言談、教誨。「接謦欬」意指親耳聆聽雪公的言談與教誨,表現了兩人過去的交流與互動。
06.春風霽色:春風,比喻溫暖而滋潤人心的教誨或影響。霽色,雨後初晴的天空,象徵明朗、開闊的心境。形容雪公的智慧與人格如春風化雨,讓人感到心靈的開闊與愉悅。
07.對麈:麈,為古代談論時使用的拂塵,常用於清談或論道。「對麈」指兩人對坐論道的情景,表現了他們在佛法與儒學上的深入交流。
08.法會:佛教中講經說法或舉行儀式的集會。「法會頻追陪」指呂佛庭先生經常參與雪公主持的佛法活動,表現了他們在弘法度眾上的共同追求。
09.妙諦:指佛法或哲理中的深奧真理。「詩文契妙諦」讚揚雪公的詩文與佛法相契合,體現了他在文學與佛法上的深厚造詣。
10.度眾:指幫助眾生脫離苦難,達到解脫。「度眾脫塵埃」表現雪公以弘法度眾為己任,幫助人們脫離塵世的煩惱。
11.往生歸淨土:表達對雪公往生極樂世界的祝福。
12.乘願必再來:相信雪公會依照願力,再次回到世間,繼續弘揚佛法,度化眾生。


【前期連結】身外何足言──解讀白居易〈日長〉一詩