諸法平等無高下
●熊豆

一切諸法,其性平等,本無高下,隨眾生心,妄見高下。

《金剛經破空論》,明末蕅益祖師,據《金剛般若波羅蜜經》所撰的注疏,經中有一段說:「是法平等,無有高下,是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;以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,修一切善法,則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」

無上菩提是真平等

「第一義」是佛境界,不能用色相、言說描述,所謂「心行處滅,言語道斷」。佛的法身本體,難道也是無有色相,不可言說嗎?為了遣除這樣的疑惑,所以佛說:「我於無上菩提,乃至無有少法可得。以是法平等,無高下故。」對「法平等無高下」,蕅祖論證如下。

六塵無高下差別

一切萬法,可歸為六塵:色、聲、香、味、觸、法。

色塵,指眼看到的「青、黃、赤、白」色、煙雲塵霧、長短方圓、光影明暗……,平等無高下。譬如恆河的水,魚龍等水族見恆河水是洞窟家宅,修羅眾生所見則是刀杖武器,人道眾生看到是清涼泉水,餓鬼眾生看到的是膿血,而二乘人了解恆河水隨因緣而生,本來無有。菩薩則知道水的種種差別相,而佛眼見恆河水即是自性法界。可知同一恆河水,性體並無高下,乃是隨著眾生的妄見虛妄分別,而有種種的相狀功能。當知一切種種色塵,都是這樣平等無差別。

聲塵,指一切語言音聲,平等無高下。譬如咒語,天魔外道聽到心生恐怖,佛弟子聽到心生安穩。又如魔以恐怖的惡聲來恐嚇佛,反變成稱揚吟詠的聲音。而肥水之戰中,北朝苻堅挫敗,戰敗逃跑時,士兵非常惶恐疑懼,自相驚擾,沿途聽到風聲和鶴唳,都以為是東晉的追兵來了。可知一切聲塵,平等無高下,乃是隨眾生妄聽虛妄分別。

香塵,指一切香臭氣味,平等無高下,譬如世間沉香、檀木,蒼蠅蚊蚋聞到就離去。善巧變化各種東西的幻士,他的廁所,佛坐上去就變成香殿。

味塵,指一切苦酸甘辛味、鹹味淡味等味道,平等無高下。譬如目犍連準備缽飯孝養母親,母親一拿起來就變成火炭。五穀歉收的荒年,難以下嚥的馬麥,佛一受用就變成了美味可口的甘露。

觸塵,指身體或四肢接觸的地、水、火、風,輕物重物、澀滑之物、冷熱硬軟物,以及饑餓口渴、悶熱痛癢等一切感觸,平等無高下。譬如傻子在黑暗中自摸膝蓋,生起恐怖心,以為另有他人。惡龍呼風喚雨,落下刀杖,遇佛變成天華。

第六識對「色聲香味觸」前五塵,所分別的好醜,而起善惡諸法,是名法塵,這些法塵平等無高下。譬如凡夫,為名利而發學佛的心,是落「餓鬼、畜生、地獄」三途的因。但是《大般涅槃經》也說,登地菩薩為除去婆羅門的邪見,而殺婆羅門,卻不墮地獄,反而轉增功德。

由此可知一切諸法,體性平等平等,本來就無高下大小之分,都是隨眾生染污的心,而分別出高下大小等差別相,而這些差別相,都無有自性。若能明白這個無性的道理,就是無上菩提,而不是另有一法可得啊!

離四相修得菩提

既然無上菩提無所得,《金剛經》如何直顯妙修的要點?若了知「無我相、無人相、無眾生相、無壽者相」,離相來修持一切善法,就能得到無上菩提。如果不了達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等,著相而修一切善法,只能成就人天假果。不修一切善法而證我空,只能證得二乘小果。若持邪見,妄說我法俱空,而恣意造作惡法,則為斷佛種的一闡提及地獄種子。

唯有以「無我、無人、無眾生、無壽者」,離四相之心修一切善法,正所謂「應無所住而生其心」,因此即得無上菩提,就是佛的無上果覺。

4-3.png
【圖說】五穀歉收的荒年,難以下嚥的馬麥,佛一受用就變成了美味可口的甘露。


【往期連結】金蛇狂舞