❦ 淨土聖賢:
一人引眾人
張清新
●回風

清代張清新,字六華,是金山(今上海市)附貢生(注)。年少即喪父,事奉母親甚是孝順。

張清新成年後,遍遊名勝,喜歡與僧人交遊往來,淡薄名利。到了三十多歲,歸依法名真倓的軼群靈公,接著又皈禮豁然開公,奉行不葷不酒之戒,從此長齋念佛,戒殺放生。家中親眷也都欣然歡喜跟著做,所以早晚家中都有宏亮的浩浩念佛聲,三十年來如一日。他們居住的洙涇鎮(今上海市),也都受到他們的德行薰陶,而形成善良的氣氛;居民一有閒暇都手持記數念珠、稱念佛名,比比皆是。

張清新曾於崇福寺,結夏安居十四日;解除淨制之後,訪山遠探,遍參各處的善知識,心性也愈發透徹,勵志西歸極樂。在閒餘時間,張清新著作了《薝蔔居》詩集數卷,內容與佛法大旨相契。

清道光十一年冬,張清新示現微疾,要求孩子前往福建,建立水陸道場。隔年五月,張清新的病情愈加嚴重,說道:「我三日內便將西歸,你們不要感到悲傷憂惱。」又命孩子禮請洪基和尚前來,令家人同聲念佛。到了第四日一早,張清新沐浴更衣,結跏趺坐往生了,頭頂的煖氣維持了一晝夜,時年六十二歲。

(出自《染香續集》)

    ◆◆◆ ◆◆◆

【注】附貢生:

明清科舉的一種出身,附生通過捐納取得貢生資格者,稱為「附貢」。

〔原文〕

張清新,字六華,金山附貢生。少孤,事母孝。及長,徧遊名勝,樂與方外交,名利淡如也。年三十餘,歸依軼羣靈公,法名真倓。旋禮豁然開公,奉葷酒戒,長齋念佛,戒殺放生。一門眷屬,咸欣從事。晨夕佛聲浩浩,三十年如一日。所居洙涇鎮,皆熏其德而善良。暇則手數珠,稱佛名者比比然也。清新嘗於崇福寺,結淨制二七日。解制後,朝山禮海,徧參諸識,心性益徹,勵志西歸。以其餘閒,著《薝蔔居》詩集若干卷,與佛旨相契。道光十一年冬示微疾,命子詣崇福建水陸道場。明年五月,病劇,曰:「吾三日內當西歸,眷屬等勿得悲惱。」命請洪基和尚至,令家人同聲念佛。至初四日,沐浴趺坐而逝,頂煖一晝夜,壽六十二。

(《染香續集》)



【前期連結】鍾九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