❦ 片言安心:
謝則無福
●心迴語譯
●捷軍繪圖


《憨山老人夢遊集》記載了憨山大師發願出家的因緣:

我十一歲時,偶然看見有數名雲遊訪道的行腳僧,肩上擔著瓢勺和斗笠,遠遠走了過來。

我問母親:「他們是什麼人呀?」

母親說:「是搭搭僧(行腳參方),遊歷在外、投寺掛單的僧人。」

我暗自歡喜,觀察他們。僧人到了我們這邊,放下擔子倚在樹旁,才前來向母親問訊、化齋。

母親說:「請坐。」就趕快去烹茶、準備齋飯,態度十分恭敬。

用完齋,僧人起身,便即挑起擔子,舉起一隻手準備致謝。母親急忙避開,說:「請不必答謝。」僧人就直接離去了。

我問母親:「僧人為何這般沒有禮貌,用了飯齋卻不答謝?」

母親說:「僧人若是答謝,那供養就沒有福報了。」

我暗想:「這就是僧人高明之處啊!」深切地憶念著,於是發起了出家的志向,只是苦於沒有適合的途徑。


4-h.png


【前期連結】欲惡不隨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