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國之重寶】
明前期.龍泉窯
青瓷八卦三足爐
●封底設計/願捨

瓷器脫胎於陶器,來自於中國古代先民,在燒製白陶與印紋硬陶時,逐步探索而得。而「青瓷」是表面施有青色釉的瓷器,青釉為最早的顏色釉,青為藍、綠兩色統稱,其形成主要是胎釉中含有定量的氧化鐵,在還原燄中焙燒而成。若青瓷因含鐵不純、還原氣氛不充足,色調便呈現黃色或黃褐色,而非青釉。

此器為十五、十六世紀龍泉窯成品,高一○.八公分、口徑一六.八公分,樽式爐,桶形器身,上寬下收,下壁帶三小蹄足;底部中央斜高成環形底,中孔透空;器身外上下各飾一道凸弦紋,腹中段為八卦紋。全器內外及足底釉色碧綠凝厚,僅內外底中央無釉,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中。


0-4.png

✈ 故宮典藏連結


【前期連結】國之重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