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言
民國七十年一月六日起,佛喜班池慧霖班長,借蓮社萬佛堂,供班員念佛七天,祈請雪公開示念佛法要。謹錄原文,供淨土行人儲備往生資糧。
你們發心七天方便念佛,今天我來到這裡,看了這個現象,大家很安住,很好。結七,原來是經上的規矩,就是求一心不亂。平素在家裡做功課,也是練習一心不亂,日久天長練習一心不亂,到這個結七念佛,才能證到一心不亂。平素沒練習,來到這裡七天,得一心不亂很不容易。
得一心開智慧
大家念佛,我眼裡看著已經三十年了,要是大家能得相似的一心不亂,並不是得到真正的一心,得到相似的一心不亂,大家就開智慧了,這是實實在在的話。大家有沒有開智慧呢?沒有。怎麼沒有呢?要是開了智慧,要緊就是正知正見,對佛理有了正知正見,聽經也能聽明白了。若沒有正知正見,聽講、講經、聽開示,都聽不甚明白。
自己看經也能懂得正的,不能以心看錯了。現在我看大家,聽哪個重要、哪個不重要,還沒有把握,看也看不明白,這是沒開智慧。沒開智慧,就是大家沒得到一心不亂。有人說:「我在家裡隨便念念,有甚麼關係啊?來結七念佛,能得一心不亂。」那就講錯了。這七天念佛,大家並不是正式的結七,正式的結七,那個也不行。怎麼不行呢?要是平素沒工夫,正式結七,打淨七得不了一心,還怕著魔。他功夫不到,硬逼著他往上走,就出錯路。大家要記住,全在平素。
鏡對日紙著火
這個道場,今天看你們在此有感應,這就很不容易了,有感應也不必別人對我說,我來了看看道場這個樣子就曉得。這個有了感應並不是甚麼了不起的事情,有了感應不能嘴裡說,誰有了感應,自己就知道了。為什麼知道呢?也是開了智慧。懂得就好辦了,不懂得,感應你也不懂,這個事情很難。現在你們在這道場有感應,有感應這是很好的瑞相,有了感應才能往相似一心上走。沒有空空洞洞的一心,經上沒有這麼說的。大家若懂得教理,有人說好,那是恭維。有人說得不對,他也未必懂。總得自己明白教理,開了智慧。現在有感應了,到這個一心,但是這個還早。
今天給你們談一個一心的方法。這有一張紙,這紙上甚麼也沒有。再拿一個鏡子,鏡子上也是甚麼也沒有。但是這個鏡子上,離得多少萬萬里的太陽,照這個鏡子,鏡子就能著火。紙上原來沒火,鏡子上也沒火,但是紙跟鏡子在這裡擺著,擺上十年,紙還是紙,鏡子還是鏡子,天上的太陽還是太陽,甚麼關係也沒有。紙對著太陽,太陽也不著火,沒有提供鏡子給太陽,也不著火。但是「鏡子、紙、太陽」三個連起來,就著了火。若陰暗無光,連起來也不著火。必得對著光,光聚到斗笠似的鏡子,光對準了它才著火,光若搖動也沒用處,十年也不著火。
念佛的人,心裡亂七八糟,定不住心念佛,像拿著紙不出火,搖搖動動,沒用處,必得對好了光。鏡子沒火,太陽也沒看出火來,怎麼有火呢?這就奇怪了,這是甚麼原因?太陽好比阿彌陀佛,它有它的光明,這張紙就是我們的心,鏡子比方我們起的念頭。你在這裡念佛,心裡一動起念頭,就是念佛。這個鏡子是你念的功夫,念頭搖搖動動,念這念那,見不了佛,如太陽跟紙不感應。鏡子不搖動,等於起念頭,就在阿彌陀佛洪名上,別的念頭都沒有了,這就叫一心了。太陽照射鏡子,紙就著火了。
你在這裡念佛,在家裡就得練啊!不練好了上這裡來,怎麼能見佛呢?你起了念頭,就是起火種子,火種子一搖動,還有別的念頭,不會得一心。心原來是自性佛,為何不見光明?就是被那些見思惑壞東西包住了。
信願行少了解
念這一句佛,你的念頭就有力量,我們念的為何就沒力量?各宗有各宗的規矩,不一樣,淨土宗的教理你不懂得,這就不行。凡是學佛教,皆是「信解行證」四個字。上來就先信,不論哪一宗都先講信。信了要解,你不解不行,就迷信啊!解了,再照辦實行,然後證果。這是普通法門,一萬人裡找不出一個證果的人來。一萬人裡有個證果的,我說得太少了,一百萬人裡也找不出一個來。中華民國多少人口?學佛的也不少,證了道的有幾個人?說之容易做得難。為了這個,佛大慈大悲想出一個特別法門,在三藏十二部,八萬四千法門以外的法門。怎麼特別法呢?只有信,沒有解,沒有證。
信、願、行這三個字,不單是外人不懂,佛教裡也沒全懂得,不但佛教裡沒人全懂,修淨土的也不懂,也不是全懂。怎麼沒解呢?怎麼沒有證呢?淨土宗不講究證。沒有解,是念了佛,糊里糊塗?有這種講法嗎?害死人的講法。現在要著魔,臺中要著魔,三十年了,也該著魔了。著魔並不是怎麼個著法,基督教、一貫道、天主教都沒關係,這是自己著的魔,魔並不是青面獠牙,你的心裡妄動搖動,東邊長棵樹,他就來棵樹,來棵樹就是你的魔;你的心往西邊搖動,西邊有個茶碗,他就來茶碗;你往北方有鈔票,就生來了鈔票,這皆是魔。
你不是求阿彌陀佛嗎?來了鈔票、茶碗、樹,這都是魔啊!來了升官發財,這都是魔!你是念的阿彌陀佛,來了藥師佛,也是魔。你念阿彌陀佛,怎麼來了藥師佛呢?淨土宗,有人說這經上錯了,還有別的講法,這就是魔。
經是佛所說,這是幾千年留在這裡的,祖師都加上了註解,現在說這個經不對了,他的經才是真的,他能遷走多少年後的災難。還有人說臺北來了迦葉尊者,我向來沒見過迦葉尊者,長甚麼樣子?講一些奇怪的神通。現在有人來改淨土五經,把《普賢行願品》去了,換上《心經》。《心經》是佛經,那我也可以換啊!我換上《楞嚴經》也可以,換上《地藏經》也可以啊!淨土五經都講信願行,信願行三個字就是淨土宗秘訣,《心經》有信願行嗎?淨土宗在中國的祖師,是廬山慧遠祖師,慧遠祖師跟誰學的?淨土宗的祖師是普賢菩薩,去掉《普賢行願品》,把頭一個祖師都不要了,這不是連個智慧都沒有啊!
先信一心不亂
信願行,自古來祖師說是三資糧,上西方極樂世界就是這三樁事情。這三樁事要緊是一心不亂。一心不亂還不曉得,怎麼個一心不亂法?譬如你在這裡念佛,求一心不亂,斷了見思惑,證了果就一心不亂。你不斷見思惑,不會一心不亂的。信願行三個字,信也是一心不亂,願也是一心不亂,行也是一心不亂,你先從信一心不亂,學了信,再學願。
信要一心不亂,信甚麼呢?信淨土宗,你再修別的宗,自己亂充能,我禪淨雙修,這就不一心了。我學密宗,我來到臺灣三十年,教過你們密宗了嗎?我教過你們修禪宗了嗎?我都教你淨土宗這一條啊!你要在這,再修密宗,再修這宗那宗,你心就不一心。一心不亂,就先在這信上!佛教你信阿彌陀佛,你偏信別的佛,這就不一心了。信一心不亂,這是外功,接著就管保念佛,決定往生。願跟行,意思一樣,我不講你自己研究去。譬如說發願,你發過願沒?大概是發的願不堅固。你念到一心不亂,沒這個願也不往生,缺一個字。羅漢一心了,不能往生,聲聞、緣覺都不能往生。你還沒發願,你也不知道。
這個行,平素行是甚麼呢?念阿彌陀佛,很簡單啊!萬德洪名,這一句阿彌陀佛,三藏十二部都包了。有了病,臨終就不念阿彌陀佛了,念觀世音菩薩吧!念這個念那個,念地藏菩薩吧!信都不一啊!你先把「信一心不亂」有功夫了,我再講願、行。打今天起,往後你做到信一心不亂了,管包你往生西方,得了三分之一的把握。
大家記住「信願行」三個字,這是淨土宗主要宗旨。你現在先求信一心,除了淨土宗的經典,除了淨土宗的佛,別的說得多麼好聽,一概離開。光憑這個信一心,今天就很好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