專念而不息
●雪廬老人述
●淨業整理

「以佛為境界,專念而不息,此人得見佛,其數與心等。」

民國六十六年四月六日,雪廬老人講解《華嚴經•兜率宮中偈讚品》此偈,如是說:

「專念而不息」,此皆修行之法。念者起心動念,此名正念。普通法門講「無念」,是無妄念,並非無正念。念而不息,不息的意思,並非終日念佛不息,要善巧方便,必須心中有佛。古德所說,即是證據:「有禪有淨土,萬修萬人去。」何謂有淨土?有者念念不忘,「有」則可稱為「修」,故云萬修萬人去。若只念佛,不從事農工商法醫,國家必定禁止。

《維摩詰經》,維摩詰居士示疾,佛命諸弟子去探慰。維摩詰訶斥舍利弗,只知坐禪,不知行住坐臥無非是禪。念佛也是如此,一切存心皆為念佛,作一切事不妨心中有佛,此即是「不息」。專念,是心不雜亂,專修此一門,但可廣學作為參考。

「子在齊聞《韶》」,《韶》是舜時候的音樂,世上已不多見,孔子在齊國得聞,三月不知肉味。進食時,心仍在《韶》,此即是「有」,就是「不息」。今日全球也找不得一孔子,孔子即是大菩薩化身,《易經》中,孔子知鬼神之情狀。三月聞《韶》的工夫,我們未曾有。孔子三月聞《韶》,不妨礙做一切事業。

若專念佛而不息,此人得見佛。心即境界,境界即心,以佛為境,心與境合,即是一真法界,此即是見佛。「其數與心等」,眾生念頭極多,一彈指有六十剎那,一剎那有百十餘念頭,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。所造的境即是心,能所不二。

4-2.png
【圖說】一切存心皆為念佛,作一切事不妨心中有佛,此即是「不息」。

【前期連結】決定信