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 言
對人、對事要得到全面的認識,必須經過時間的考驗,從整個歷史去衡量、判斷,不能只根據一時一事的現象下結論。否則就會把周公當成篡權者,而把王莽當成謙恭的君子了。
俗話「蓋棺論定」,王莽在篡奪政權之前,為了收攬人心,常以謙恭退讓示人,迷惑了一些人;後來篡漢,改國號為新,乃漢室之賊。歷史證明他的「謙恭」是偽,代漢自立才是他的真面目。「向使當初身便死,一生真偽復誰知?」如果過早地下結論,就容易為一時表面現象所矇蔽,而不辨真偽。
太后姪子
漢元帝即位,冊立王氏為皇后。皇后的父親王禁有四個女兒,王皇后是次女。王禁的長男名王鳯,元帝任他為大司馬、大將軍、領尚書事。元帝死後,漢成帝即位,封王太后的姪子王莽為新都侯。
王莽年幼就成了孤兒,王氏其他子弟不務正業,過著荒淫享樂的生活。王莽則謙卑待人,恭謹儉約,學識廣博,穿著像個讀書人,行為謹慎端莊,而且做事周詳完備。王莽在外結交才能出眾的人,了解宮廷國家大事。王鳯(王莽的伯父)將死時,把王莽託付給王太后。
王莽輔佐朝政,聘請有才華、有德行的賢士,擔任掌理案卷、文書的官吏,自己封邑的租賦稅收,分給這些官員,自己則更加節儉。王莽的母親生病時,公卿列侯都差遣自己的夫人前往慰問,王莽的妻子親自迎接客人,衣服樸素無華,裙子短小,人們以為是奴婢,一問,才知道是王夫人,都很驚訝。
返鄉隱居
漢成帝死後,漢哀帝繼位,王莽向皇上進呈奏疏,請求辭職返回家鄉,使骸骨得以歸葬鄉土。王莽回到封國後,隱居不出。在閉門自守期間,他的二兒子王獲殺了一個奴僕,王莽嚴厲責備,逼其自殺謝罪。王莽在封國待了三年,官吏與百姓上書,為王莽申辯訴冤的數以百計。漢哀帝元壽元年,出現日食,賢良周護、宋崇等在回答皇帝策問時,頌揚王莽的功德,於是徵召王莽回京。
王莽回到京城一年多,漢哀帝駕崩,沒有子嗣。王太皇太后當天駕臨未央宮收取皇帝的印璽,派遣使者召喚王莽。太皇太后說:「新都侯王莽送葬先帝,精通熟悉皇帝初崩事宜,依規矩,我命令王莽輔佐新君。」詔令尚書,朝廷所有派遣軍隊的符節都交給王莽,宮廷禁軍都歸王莽指揮。
謙讓託病
王莽外表強硬、嚴肅,說話一本正經,想要做什麼事情,他只須略微透過表情和臉色示意一下,黨羽就會秉承他的意思,明白地向上稟奏。此時王莽就叩頭至地,哭泣著,堅決推辭,以此對上迷惑王太皇太后,對下向廣大平民百姓顯示誠信。從此王莽執行政務,掌握政權,所有官員都各司其職,聽從王莽的命令。
王公大臣都極力稱讚王莽的功德,應當賞賜封號「安漢公」,增加封地。王莽上書說:「臣和孔光、王舜、甄豐、甄邯等人共同謀定治國之策,如今希望只要上呈孔光等人的功勞賞賜就可以了。」王莽一再謙讓四位大臣,託病不上朝。
群臣又上書說:「王莽雖然克己謙讓,但是朝廷還是應當及時賞賜元老功臣,不要讓群臣和百姓失望。」太皇太后於是頒布詔書,任命王莽為太傅,輔佐天子,封「安漢公」,把蕭何相國的府邸賜封王莽。王莽謙遜地表示惶恐,迫不得已接受詔令。
孔光、馬宮等讚揚王莽的功德可以媲美周公,大司農孫寶說:「周公是德智高超的聖人,召公是品德賢良敦厚的賢人,尚且還有不和睦的時候,現在有群臣異口同聲上書賞賜王莽,這應該是一件美好的事!」
待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