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天二十四小時,都是一樣的,就時鐘的指針而言,不會有所謂的「空閒」,所以感受到的「忙」是什麼呢?
做事情當然有緊湊程度差別,還有分配性的睡眠被犧牲、其他想做的事情被排擠……。在事物、思慮一環扣著一環的疊加下,身心也就被安上了「忙」的形象。
那麼對於相較之下的閒人而言呢?
《仁王般若經》云:「一彈指有六十剎那,一剎那有九百生滅。」如果就念頭的起落而言,恐怕沒有真正的閒人,忙著在念頭生滅中,進一步造作各種善、惡、無記業。
明倫講座師長語重心長地告誡我們,要有自覺,不要覺得現在參與佛法事業很忙,去動想「休息」的念頭;到時候不忙佛法事業,就是忙於應付其他的業!或是自己生病、或是家人生病,或是怨憎會、舊業纏身……。
這樣看來,在相續不斷的念念之間、前仆後繼的業力之中,忙與閒便不再是重點,做什麼,就是自己的選擇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