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習善惡之今因 |
![]() |
人習善惡之今因 人作善惡,因素雖多,求其本源,不離心性。孔子曰相近習遠,孟子曰性善,荀子曰性惡,告子曰性可善可惡,楊子曰性善惡混,我佛則曰本覺,曰無始無明,是皆指善與惡總屬性分之事也。 善者應何使其進,惡者應何使其改,此在教育熏陶,非關法律繩治。而教育方針,實又受政治之支配。故知今多犯罪,雖係教育目標未能對準癥瘕、而選醫選藥,更惜乎政治之未嘗加意焉。 所謂教育者,家庭學校社會,皆其教室也。家庭部分短,多無統系。學校部分長,且有組織,入學校則受於家庭者,即被其奪。社會部分廣,性多炫曜,入社會則受於學校者,亦被其奪。考其趨勢,而轉移心性之力,學校社會當任其重,而家庭當任其輕。 細玩各種學校設施之教材,凡關仁愛信義廉恥等趣者,卻不多採入。而社會歌劇電影藝術之作品,有涉誨殺誨盜誨淫等事者,則極力推獎。如是因,如是果,顯而易見,又奚必諱言當前,故作曲折,而他求哉。
|
![]() |
![]()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