克己作聖
「只要我喜歡,有什麼不可以?」電視廣告如是說。
凡夫眾生的慾望無窮無盡,生此俗世,果真能:「只要我喜歡,什麼都可以嗎?」在滔滔的慾海狂流中,有多少人因縱慾而家破人亡?在庸庸碌碌的功利社會中,有多少人因禁不住誘惑而身敗名裂 太多的例子,活鮮鮮地發生在我們的周遭,那一念的差池,像看不見的魔掌,擄奪了許許多多無知的眾生。
果真是:「冥冥隨物去,渺渺不知歸」啊!我們的念頭,如果都順著心意去發展,那將永遠是煩惱無邊的憂苦眾生。想怠惰就找藉口自我原諒,見美衣美食,就一心一意地想佔有享用。掩耳盜鈴,自欺欺人,想想看,其後果將會如何呢?
克制自己的私慾,這是聖人的用功處,也是聖凡的差異處。孔子喻顏淵:「克己復禮為仁。」儒家以禮來規範自己,佛家更直視戒律為解脫。若未能約束身口意、直至心中的私慾去除得乾乾淨淨,豈得迥脫根塵,靈光獨耀?所以道宣律師才有:「心若清淨,令眾生界淨,眾生既淨,則佛土淨。始除煩惱,令戒清淨,戒既完具,定復清淨,以戒定淨,令智慧淨。」的教誡。
可見要轉凡成聖,絕非隨意便成;要發願往生,更是少不得克己自修。雪公佛七開示偈云:
「願我臨終無障礙,平時惟有勤持戒。
欲將寶器盛醍醐,不洗灰塵空敗壞。」
要臨終無障礙,這放縱嗜欲,貪染六塵的習氣,還真需要依持戒力。一一克去,克除盡淨,那時要說:「只要我喜歡,有什麼不可以?」也就成為真正自在的話語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