因果可畏
太宗既立太子。又欲立吳王恪。長孫無忌固爭。乃止。故無忌惡之。永徽中。房遺愛謀反。因遂誅恪。以絕天下望。臨刑呼曰。社稷有靈。無忌且族滅。高宗欲立武后。無忌固言不可。后銜之。許敬宗。使人告無忌謀反。無忌投繯卒。(長孫無忌傳)
長孫無忌唐朝洛陽(今河南省)人,字輔機,是唐太宗賢后—(長孫皇后)的胞兄。通曉經書史籍,見識廣博,又有武功兵略,輔佐太宗平定天下,功居第一,官任吏部尚書,封趙國公,又升遷為太子太師。無忌身為貴戚又兼重臣,深受恩寵信任,太宗臨終時,遺命無忌與褚遂良輔佐太子治(高宗)即位,進封太尉。無忌在朝,盡心奉國,以天下安危為己任,因此高宗永徽初年政風,有太宗貞觀年間遺風。
當唐太宗時代,既立治(長孫皇后所生)為太子,其後因見太子治,個性懦弱,惟恐不能主持社稷。當時太宗第三子吳王恪,有文武才略,英武氣概,類似太宗,而且深得人心,眾人愛戴,因此太宗想改立吳王恪為太子,無忌極力諫止,太宗冷笑說:「卿反對改立太子,莫非是因吳王恪不是你的親甥?」此事雖然因此作罷,但是無忌從此對吳王恪,心生嫌惡。
到了太子治(高宗)即位後,任用吳王恪為司空,兼任梁州都督,無忌疑慮吳王恪將來一旦得勢,恐會報復前嫌,於是便想借事搆陷,置恪於死地,以斷絕天下人的仰望。正巧永徽年間,太宗之女高陽公主與駙馬房遺愛,謀叛朝廷,事機洩露,高宗命無忌審查案情,無忌暗示房遺愛,將吳王恪牽入,便可減輕罪刑,於是房遺愛隨口承認,竟把吳王恪誣板牽連在內,不料正中無忌借刀殺人之計,當下一併被判處死罪。吳王恪臨刑時大聲呼叫說:「長孫無忌,擅用威權,搆害忠良,宗廟社稷有靈,無忌必當遭受族滅,不要以為威福可以長遠享用呢?」於是含冤被處自盡而死。
後來高宗寵愛武則天,將廢去王皇后改立武氏為后,無忌為國家前途據理力爭,武氏因此懷恨在心。當武則天被立為皇后之後,心存報復,但因無忌是高宗母舅,且有佐命大功,一時板他不倒,許敬宗迎合武氏意旨,多方察視機會,搆陷無忌。
當時正巧有人上告太子洗馬韋季方,結黨營私,高宗下詔命許敬宗訊問,許敬宗用重刑逼迫韋季方板連無忌入罪。許敬宗便誣奏韋季方勾通無忌謀叛。於是下詔奪無忌官爵,貶為楊州都督,安置黔州,許敬宗又暗中派遣中書舍人,到黔州,逼令無忌自盡而死。許敬宗又偽造無忌供狀,還奏高宗,供狀中牽連無忌兄弟子姪,無論親疏,一併處死,竟然應驗了吳王恪臨刑時所說的話。
「按」試觀長孫無忌,一生盡心奉國,功在朝廷,但因一念私心,作出了誣殺無辜的虧心事。結果自己也落得蒙冤被誣,悲慘下場。噫!天道好還!可怖!可畏!為人處世,良心欺昧不得。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