持戒之人,無事不得。破戒之人,一切皆失。 (摘自雜譬喻經)
佛弟子都知道,「持戒」是學佛的基礎,若不持戒,則所修定慧必成魔業。然初機學佛者聽聞此言,往往將「持戒」視為畏途,過分的妄自菲薄,變成了進入佛門的絆腳石。
其實,以戒律中最基本的「五戒」來說,只要平素人格端正,具有道德良知的人,要加以持守並不艱難。因為「五戒」與儒家所謂「五常」(仁義禮智信)相通,只要明理,都能得戒。雜譬喻經上說,清靜持守戒律之人,必能萬事皆吉,此乃德行所感、善神擁護的緣故。反之,若身為人,可是卻連做人的基本原則都失守,即使眼前擁有名位、富貴,亦必身敗名裂、為人所唾。
時下社會,炒作羶、色、腥之事已蔚為風潮。談仁義道德,人人興趣缺缺;墮惡道之舉,大家反而津津樂道。火宅烈焰已然愈燒愈旺,佛弟子真應以「學老實」相標榜,把「持戒」當作重整風氣的新生活運動,如此一來,才能針砭時弊、自利利人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