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顏師生父子    
      士 倫  
     
 

   仲尼,天地也。顏子,和風慶雲也。(宋代  程明道)

   誰來續焰
   孔子在外奔波十四年後,於六十八歲返回魯國,立即著手詩書典籍的整理。週遊列國隨侍在側的顏淵,雖年近四十,卻不汲汲於求仕作官,一心鑽研孔子宣揚的大道。顏淵在簞食瓢飲的清貧日子裡,竭盡心思,全力研究,可喜的是終能達到「三月不違仁」的境界了!孔子樂見後繼有人,可以繼明相續,斯文不墜。孔門弟子也慶幸顏淵能傳夫子之道,一門和風綿延無盡。
   不知是造化弄人,還是蒼生之命,在孔子七十二歲垂暮之年,顏淵竟不幸短命死矣。孔子慟哭不已,向天吶喊「天喪予!天喪予!」天要大道在人間喪亡了嗎?天要大道在人間喪亡了嗎?為什麼讓將來能弘道的人短命呢?顏淵的死,彷彿暗夜裡的一盞孤燈被人偷偷捏熄了,孔門的心情是千般不甘,萬般不捨。尤其是顏淵的父親顏路,痛失愛子,有意厚葬顏淵。孔子痛失傳人,心中之痛遠非外人所能想像,卻能克己復禮,理性面對,反對厚葬顏淵,不能因厚愛某人而行違禮之葬。
   結果,門人依喪家顏路的意思,厚葬了顏淵。事後,孔子感慨地說:「回也視予猶父也,予不得視猶子也,非我也,夫二三子也。」顏回看待我像父親,我卻不能把他當兒子看待,為他作主,顏回的厚葬,不是我的意思,都是你們同學決定的啊!其實都是顏路的主意,孔子不責顏路而怪門人,這是聖人說話溫厚。孔子這段話,及顏淵的死,出自論語先進篇,另有多章經文記載。
   從門人厚葬顏淵引起孔子的感慨,透露了孔子與顏淵師生父子的關係,孔子在顏淵的心目中,像父親一般。若以「回也視予猶父也」的角度,學習論語有關顏淵的經文,恍惚別有洞天。

   隨侍在側
   孔子與弟子週遊到匡地,遭匡人誤會而團團圍住,行動受到限制。經過幾番辛苦,一行人脫困後,卻不見顏淵。當眾人望穿秋水,顏淵終於歸來了,孔子喜出望外地說:「吾以汝為死矣!」孔子以非常慶幸的語氣說,我還以為你遭難了。顏淵回答:「子在,回何敢死!」夫子您還活著,回怎麼敢輕易死!
   劉寶楠論語正義說:「顏子事夫子猶父,故曰:『子在,回何敢死!』則同於父母在,不許友以死之義也。」父母健在時,為人子女不可為了朋友道義而喪生,使得父母親傷心痛絕。顏淵視孔子如父,深信孔子的德能必能解除匡人的圍困,所以善加保護自身安全,免得如父之師掛念傷心。這段論語先進篇的經文,體現了顏淵「視夫子如父」的心情,為人子女就應如此善體親心。

   不違庭訓
   孔子經常和弟子們講論聖人言教,跟顏淵談話,孔子的感受是:「吾與回言,終日不違如愚,退而省其私,亦足以發,回也不愚。」我和顏回談話,他一整天都像愚人一般,都沒有發問反應,像是愚癡。退席後,我觀察他私下和同學的聚會研討,也能充分發揮箇中道理。可見言談間沒發問的顏回,並不是愚癡。
   顏回有「聞一知十」的天資,聽孔子的言教,一聞即悟,了無疑惑。若從「回也視予猶父也」的關係來讀這章經文,又會有一番感受。顏淵聽孔子談話,就像兒子接受父親庭訓,溫和恭敬,不敢插嘴反問,像是一個愚癡木頭人。正如孔子在鄉黨「恂恂如也,似不能言者」在親戚父老前面,後生晚輩只有恭聞庭訓的分了,怎敢便便多言?

   至親和樂
   顏淵聽孔子談話,孔子說:「回也,非助我者也!於吾言無所不說。」(先進篇),無論孔子是闡述古聖名言、先王之道、時勢人物、或是言性與天道,顏淵聽了無不歡喜信受。連帶地使講者也興致昂然,孔子說:「語之而不惰者,其回也與!」(子罕篇)孔子和人談論,愈談愈起勁,不覺疲乏,那大概只有顏回吧!孔子樂講,顏淵樂聽,這樣的真心交談,除了知心朋友能連床共話到不知東方既白外,大概只有子女孺慕父母,深情流露,才能如此和樂融融。顏淵視孔子猶父也,在至親膝下跟前,親聞人間至理,豈非一大樂事!
   孝經云:「孝子之事親也,居則致其敬,養則致其樂,病則致其憂,喪則致其哀,祭則致其嚴,五者備矣,然後能事親。」顏淵進入孔子的教化門庭,門人同學彼此更加親近,也帶給孔子內心無比的喜樂,「養則致其樂」一端,顏淵應是無欠無餘了。

   化育深恩
   顏淵因為父親顏路的關係,從小在父親師事孔子的環境中長大。隨著學習功夫的進步成長,顏淵對孔子的尊敬仰慕更是與日俱增。論語子罕篇,將顏淵的學習心得有記載下來,顏淵喟然嘆曰:「仰之彌高,鑽之彌堅,瞻之在前,忽焉在後。夫子循循然善誘人,博我以文,約我以禮。欲罷不能,既竭吾才,如有所立,卓爾。雖欲從之,末由也已。」
   顏淵很慶幸地深深歎服說,學習夫子所教的大道,愈學愈覺得高不見頂,愈鑽研愈感到堅不可穿。遠看好似快趕上前頭了,忽然又遠遠地落到後頭。所幸夫子很有次第地引導我,先以典籍廣博我的見識,又以禮節教我約束行為。愈學愈有興趣,想停下來都辦不到,自己是竭心盡力地學習。現在學得似乎能立住根本了。雖然如此,自己仍願跟著夫子學下去,因為前頭還有無盡的路要努力。
   這章經文,有顏淵對大道的仰信,有顏淵感念孔子的化育深恩,有顏淵的精進用功,有顏淵自己的學習評量,還有顏淵對未來的學習展望。全章文簡而義豐,字字都是孔子亦師亦父的化育深恩,每回讀來都令人動容,久久難已!

   家人一卦
   顏淵視孔子猶父,故孔子的一言一行,顏淵都奉為家書庭訓,拜讀領受,牢記在心,並且向夫子立誓保證「回雖不敏,請事斯語矣。」自己雖不夠聰明,卻願終身奉行夫子的教誨。孔子的言教,顏淵拳拳服膺,言有物而行有恆,說孝就實能孝,說弟就實能弟,說「請事斯語」就實能「克己復禮」,這正是易經「家人」一卦的象徵!

   


 》回明倫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