蓮池餘馨之八─圓瑛法師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●智  展

        圓瑛法師(一八七八── 一九五三),福建古田縣人,又號「三求堂主人」,早年修習禪宗,功夫頗有進境,多次定功得力,均乍見身心俱空。三十六歲以後,因為閱讀永明大師和蓮池大師所著述的淨土著作,便開始深信淨土念佛法門。
    圓老一生強調各宗並弘,圓融無礙,不過晚年的時候,凡講經說教,卻都勸人念佛,並有許多淨土經論的講義(如阿彌陀經要解講義等)流通於世,利益了廣大的淨業行者。身為中國佛教學會第一任會長,圓老終身以「求福、求慧、求生淨土」(三求)自我策勵,並勸進來者。茲將其緊要的淨土開示(摘自勸修念佛法門)約略整理如下,普願見聞者,信願念佛,福慧增長:

        念佛正是教人成佛

         釋迦牟尼佛何故教末法眾生專念阿彌陀佛,以衝破無明遮障,解脫生死輪迴?圓老云:「佛觀眾生,妄念紛紛,無由止息,故教人專念阿彌陀佛名號,是為以念止念之法,猶如醫師,以毒攻毒。又眾生之心如水,本來清淨,而起種種妄念,如以塵土灰沙投於水中,清水竟然變成濁水。今欲澄濁就清,必假清水珠之功,方能有效。一句佛號如清水珠,眾生亂心如濁水,雲棲(蓮池)大師云:『清珠投於濁水,濁水不得不清。佛號納於亂心,亂心不得不佛』。念佛正是教人成佛之法,豈是騙人乎?」

          最穩當之修行法門

          又圓老在修行上乃由禪入淨,禪淨二法相較,其間利害為何?曰:「現在世人,群推禪宗為最上乘,乃是頓教法門,可以頓出生死,頓超佛地,斯言亦復不謬。然須有上根利智之機,方可一生事辦,倘屬下根,自是完全絕分,即使中根,亦未必一生能了。隔世多昧前修,到底總不穩當。而念佛之人,但得『信願行』三資糧具足,臨終自然蒙佛接引,往生極樂淨土,永卸輪迴,而得解脫。極樂國中,蓮華化生,是為最後之生,壽命無量,與諸上善人俱會一處,任運進修,自可一生成佛,直趨無上菩提。修行法門之穩當,孰有過於此者乎?」

        念佛得成佛道

        然而,有人懷疑,成佛乃甚難之事,而念佛看來極為容易,何以念佛就能成佛呢?圓老云:「修行法門,頓漸不同。漸則三祇煉行,百劫修因,方成佛道。頓則不歷僧祇(三大阿僧祇劫),可獲法身,未可一概論也。念佛乃是橫超生死,疾趨菩提,圓頓法門也。只怕大家不肯念佛,不怕不得成佛。如果一生精進不懈,自然佛果可期。」
    既然如此,念佛法門的「橫超」、「圓頓」何處可得驗證?圓老曰:「念佛之人,而得諸佛慈悲之所護念,彌陀願力之所攝持,命終往生,徑登不退,任運進修,直至成佛。彌陀經云:『眾生生者,皆是阿鞞跋致,其中多有一生補處(候補成佛之位),其數甚多。』觀『一生補處』之句,一經往生,即是最後身,豈不是一生即得成佛耶?此乃約事而言。若約理說,念佛功深,無念而念,念而無念,心佛圓融,自他不二,一念相應一念佛,念念相應念念佛,證唯心淨土,見自性彌陀,不待往生,即成佛道,其圓頓為何如耶!」
    早年曾在禪門下過苦功的圓瑛法師,自接觸念佛法門後,便一直死心信受、極力弘揚。根據明暘法師的記載,在圓老晚年病危的時候,仍然一心念佛,並囑咐左右的弟子們說:「出家人置生死於度外,以疾病為助緣,余號『三求堂主人』,平生都以求福、求慧、求生淨土為宗旨。現在福慧已求,最後只有求生淨土。汝等立身處事,須以『三求』為正確修學方針。更希望廣大佛教道友、信徒,以此『三求』為真正學佛宗旨。」接著,又說了一首偈頌:「唯有一宗事,但念阿彌陀,求生於淨土,上品紫金臺。」之後,便要弟子在病房外貼上寫著「來者念佛,是真蓮友」的紙條,謝絕一切探訪,專志念佛,求生西方。
    至誠念佛一句,便具足無量福德智慧,亦即若能念念不離彌陀,便是在實踐圓老所說的「三求」。吾人生此濁世,自身根器的駑鈍和外在環境的下劣,在在都是修行上層層的阻礙。今日有幸得聞橫超、圓頓的持名念佛法門,有修大德如圓公大師又如此諄諄訓勉,吾人實應趁早儲備往生資糧,莫再和出世的無上因緣失之交臂了!


 》回明倫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