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念琦兒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●李坤海

   「黃梅未落青梅落;白髮人送黑髮人。」往常這些字眼映入眼簾時,筆者下意識地會為英年早逝的亡者感到惋傷,更為其哀哀父母寄以無限同情。但無法從心底體會白髮人喪子之痛的箇中況味,矜憐的心緒也會隨著日子逝去而煙消霧散,淡忘殆盡。當自身陷落上述字眼境中時,才深刻地體會到其中痛楚,悲戚攝人,久久難以斂跡。
    三子李子琦慟於九十二年一月九日上午十一時因淋巴癌而撒手塵寰,得年四十一歲。父子情深,悲切之痛直到百日,每天低吟縈懷,長思不已。
    甕牖人家出身的琦兒,經過一番淬勵奮發,卅一歲就獲頒博士學位,旋即在大專、警校絳帳授徒。正當躊躇滿志,名尊位隆時,卻被病魔攫走,空留遺憾於人間,到此才深深覺得:「能不留任何遺憾於人間,遠比做大官做大事更偉大!」
    五年前,琦兒在警大升等為副教授後,意氣風發,全力投入電子材料及半導體領域,希望在刑事鑑識系列派上用場。詎料於同年底,無意間發現脖子長一顆小瘤。在陸戰隊服役過的他,曾通過陸戰隊魔鬼訓練,自詡為鐵漢,起初並不以為意,仗著健康的身體就疏忽過去了。後來,逼著他去檢查,才知道已罹患淋巴癌。
    據悉,所有癌症中以淋巴癌最難纏。在中西醫兼治下,一邊治療一邊授課,一年多後症狀雖無好轉,也勉強維持與癌細胞的「和平共存」。他自信有強韌的生命力,勇敢地與癌症搏鬥,期待奇蹟出現。然而事與願違,過了兩年後,癌細胞由和平共存而逐漸擴散,侵蝕到各器官,不得已冒險做放射線治療,結果症狀雪上加霜,從此纏綿床笫達半年之久。這段期間,大小醫院數進數出,始終喚不回原有的健康,鐵漢之身竟被折磨得全身枯槁,不忍卒睹。九十二年一月九日,在蓮友「阿彌陀佛」助念聲中,他安詳地走了。
    琦兒的走,筆者要負大半的責任。從小就逼迫他要讀好書,將來能拿個博士,督促他「兒子要比爸爸更有成就」。種種要求,帶給他怔忡驚悸的壓力。孝順的琦兒為遵循老爸的叮嚀,從小學一直到負笈美國,拿到碩士學位,再回到臺灣科技大學讀博士班,求學歷程猶如「拼命三郎」,力拼苦讀獲得博士學位,終於滿了父親的心願。據醫界研究,人的壓力往往是成癌的重要原因之一。若此話屬實,琦兒的早逝,該是身為父親的筆者促成的。從小施以斯巴達式的嚴厲教育,給他嚴重的壓力,以致於淋巴癌暗中滋長,進而一發不可收拾,含怨而走。古人云:「我雖不殺伯仁,但伯仁因我而死」,不就是這麼回事嗎?
    皈依佛教的琦兒是一個難得的孝子,他生前一再請求對信仰宗教冥頑不靈的筆者學佛念佛。未婚前,每月薪水自己只留下數千元,其餘悉數交給父親;婚後,每逢過年過節一定給一筆可觀的孝敬費。為了不讓老父老母長期住在濕冷的臺北,辛苦兼差賺錢,在臺中購屋供雙親頤養天年。當病情嚴重到痛苦呻吟時,即使半夜,他也不讓看護叫醒筆者,強忍著肉體的痛苦,不敢哀嚎,為的是讓年邁父母有充足的睡眠。相較於一般癌症患者,不是憤激嗟怨於老天不公,就是捶胸頓足於時運不濟,甚至自戕了斷,琦兒算得上是勇敢明理的孩子,他坦然面對不治之症,英勇樂觀地與癌症搏鬥,這股剛毅的氣魄,讓親友故舊為之動容。
    琦兒走了,在四十九天之內,家人多次夢見他,住在新竹的女兒來電說,她夢見子琦從極樂國來,琦兒真的往生極樂國了嗎?佛在觀經說,五逆十惡之人,臨終念佛也得以往生。琦兒遵行印光大師開示: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,敦倫盡分………」,生前無不良嗜好,對父母孝順,多行布施,樂以助人,早晚做功課,勤念佛號等,就憑這些有資格登上蓮池彼岸嗎?筆者是肉眼凡夫,不知佛境界,就以明代蕅益祖師說的話為準吧!蕅祖說:「吾輩生於末世,既無天眼,又無宿命智通,佛語不信,更信何語?」
    子琦吾兒!爸媽早已心儀蓮池,嚮往極樂,希望你能向阿彌陀佛緩頰說項,屆時一定要來接引我們倆老前赴淨土,讓我們一家人在蓮池海會團圓。


 》回明倫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