唯識三十頌研究(九十五)
●智 果 |
○釋三性不成難 ── 二性一異 ※前 言
上來第二十、二十一兩頌,釋三性(遍計、依他、圓成)不離識已訖,今當續說第二十二首頌之初三句「故此與依他,非異非不異,如無常等性」,此即說明「二性(依他、圓成)一異」也。 (甲)句解頌文
|
![]()
|
![]()
|
![]()
|
(乙)廣解頌文 (子)法 ─ 廣解初二句
論卷八云:「由前理故,此圓成實與彼依他起,非異非不異。異,應真如非彼實性;不異,此性應是無常。」由前文所說,依圓二性不即不離之理,即可推之:此圓成實性與彼依他起性,非異非一,何以故? (丑)喻 ─ 廣解第三句
論卷八云:「云何二性非異非一?如彼無常、無我等性;無常等性與行等法:異,應彼法非無常等;不異,此應非彼共相。」何以說依圓二性非異非一?譬如那無常、無我、苦、空等「總性」(見大智度論卷三十一)與五蘊、十二處、十八界等一切有為法之關係一樣,唯識心要卷八分析如下: (寅)合 論卷八云:「由斯喻顯此圓成實,與彼依他,非一非異。法與法性,理必應然,勝義、世俗,相對待故。」由上述之譬喻,即可顯示此圓成性與彼依他起性,非一非異,何以故?蓋依他起之法,與圓成實之法性,在道理上說,必然當該如此,以圓成實性是「勝義諦」(真諦),依他起性是「世俗諦」(俗諦),二諦相待而立故。如下表可知:
|
![]()
|
窺基大師法苑義林章卷二載: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