做一個意明志清的廉潔人     李坤海

      「數貪入雞籠」是臺灣耳熟能詳的流行俚語。「數貪」即時時貪婪奢想。古代的囚車形如雞籠,入「雞籠」即身繫囹圄之意。
       根據佛法觀點,人的五欲有貪財、貪色、貪名、貪食、貪睡等,乃是墮落地獄的五條根。今日社會風氣競尚巧偽,群趨浮誇,道德墮落,一個人若意志不堅,在貪婪心作祟下,往往為了一逞五欲而作奸犯科迷失自己。
       如何驅除貪婪之心?首先必須改變「不知足」的心態。老子說:「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」,知足常樂的人,終身不辱。懂得知止常止的人,終身不恥。換言之,要「知足、知止」必須培育澹泊的志節,視富貴如浮雲,看名利如敝帚;不羨高樓大廈,竹籬茅舍也安之若素;不羨食前方丈,簞食瓢飲一樣甘之如飴。唯有安貧樂道,意明志清的人,對那些不義不該得的名利財物,方能畏如洪水猛獸,深怕被它毀於一旦!
       五貪裡頭,造罪之大,莫過於貪財了!在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貪官,一個是唐朝的元載,另一個是清代的和珅。前者遭抄家時,單是胡椒就有八百斛(一斛為五斗,一斗為十一斤半,胡椒是昂貴的舶來品。),後者聚積財富可抵當時全國十年的總收入。貪官污吏當道的社會,百姓談不上保障自由,民主更是虛妄的說詞而已。

        古來令人尊敬的清廉官吏也不少,如東漢的楊震,他曾推薦王密擔任昌邑縣令,有一次楊震路過昌邑,王密於夜晚送上十金拜謝楊震,遭到楊震聲色俱厲的拒絕了。王密說:「四下無人,有誰會知道呢?」楊震說:「天知、神知、我知、子知,何謂無知?」還有「文官不愛錢,武官不怯戰,國家太平矣」的岳飛,斷案如神,守正不阿的包拯………。若以現代人來說,也不乏清廉之士,有一年筆者

        

  (楊震畫像)

參加省訓團時,故總統經國先生蒞臨演講,曾提及臺灣也有值得褒獎表揚的三位廉官,如沈某某、陳某某、嚴某某等。是否確然,升斗平民無從得悉,但出自素以清廉為尚的領導者之口,當該不虛。

      在國外的貪官也不少。一九九七年十月十一日,泰國國王浦美蓬正式頒布新憲法,該憲法目的在打擊該國貪污腐化的歪風。自從十月十二日該憲法生效後,直到今日,泰國的貪污情形確實有頓減之勢。據筆者學生指出,從前到泰國機場出口時,移民官員會公然地一邊蓋護照印章,一邊喊「Two dollars」(美金兩元),若不給即「行不得也哥哥」。自從新憲法實施後,泰國已經不復見到這種歪風現象了。

   

  「楊氏子孫以楊震為榮,以四知為堂號。」

  (瑞和居士攝於彰化永靖楊厝)

      數年前筆者赴日本旅遊時,看到日本語版的《時代雜誌》中指出,亞洲太平洋地區政府官吏乾淨度第一名的國家為紐西蘭,當時才恍然大悟,為什麼有這麼多日本人、臺灣人移民紐西蘭,競相群趨銳不可擋,真正的原因就在當地的官吏不貪。
       貪、瞋、癡稱為三毒,貪欲是一個人人格上的污穢,但願人人能隨時省察檢點,發奮做一個乾乾淨淨、清清白白、意明志清的廉潔人。先由自己做起,再推己及人,給我們的社會注入一股廉潔不貪的清流,好把道德無限升級。


 》回明倫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