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   音            瑜 揚

    山光忽西落,池月漸東上。 
    散髮乘夕涼,開軒臥閑敞。 
    荷風送香氣,竹露滴清響。 
    欲取鳴琴彈,恨無知音賞。 
    感此懷故人,中宵勞夢想。 
        
── 孟浩然〈夏日南亭懷辛大〉

    夏日裡,山邊的夕陽不一會兒就沉落下去了,只見明月緩緩出現在東方,形影還映照在池子裡。我披散著頭髮在亭子裡乘涼,打開窗子,身體斜躺著,享受這分悠閒安適。輕柔的晚風,時時送來荷花的清香;竹子上的水珠滴到池子裡,也發出了清脆的響聲。這天籟般的自然樂音,讓我興起了想要彈琴的念頭,可惜,身邊沒有知音的人可以聆賞,因此只好作罷。這時候,突然分外懷念遠方的老友;對於現實中無法圓滿的,只好留待睡夢中去實現了。 
    孟浩然的這首詩,相當具有「消暑」效果,不論「散髮乘涼」、「開軒閑臥」、「荷風香氣」或「竹露清響」,都給人暢快淋漓的清涼感受。尤其五、六句,透過嗅覺和聽覺的描寫,更讓人深刻體驗了夏夜的寧謐和舒適,彷彿那方映著明月的池塘,此刻就在左近一般。從第七句起,詩人由景入情,因為環境觸動心靈的緣故,使他忽然思念起遠方的故人。是啊!值此良宵,若有知心朋友在旁,定能為這如水的月夜增色。可嘆的是,天不從人願,陪伴自己的,只有天上的月光,和周遭的一片寂靜。雖然全詩至此留下些許遺憾,但卻使內心的空寂與眼前的景物交融在一起,於沉靜之中,流露了縷縷幽思。 
    人生在世,真的非常需要朋友的陪伴,因為彼此的互相分享和分擔,沉寂的黑夜才不覺得漫長。只是,朋友易交,知音難逢,要得遇一位可以推心置腹的人,需要何等深厚的緣分啊!這或許正是鍾子期死後,伯牙從此不再彈琴的原因吧!因為心有靈犀的知己,真是可遇不可求。其實,不僅知音難遭難遇,能在道業上不斷與我們切磋琢磨的善知識更是難得。付法藏經云:「善知識者,即是得道全分因緣。」意即善知識在吾人成佛道的過程中,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。在菩提路上,若捨離善知識而欲圓滿佛果,絕對是一件「不可能的任務」。因此,在這火宅一般的三界,除了尋覓知音之外,更要以「善友」為依靠,因為只有親近福慧雙修之人,自己的慧命才有安頓之處,而「人天長夜」也才會有拂面的清涼。


 》回明倫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