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臺中蓮社傳授
          在家菩薩戒開示
(上) 
    斌宗法師

    民國四十四年四月一日,臺中蓮社草創初期,禮請天臺宗高僧斌宗老和尚傳授菩薩戒,前後得戒者數百人。斌宗老和尚,臺灣鹿港人,日據時期曾赴浙江寧波觀宗寺及天臺國清寺學習天臺教法,而後回臺大弘佛法,係近代佛門不可多得通宗通教的尊宿。此篇文字是法師在臺中佛教蓮社傳授菩薩戒時的開示,全文結構嚴謹,契理契機,有助於認識佛法性命、佛教靈魂 ── 「戒」的內容。

    前 言

    這次貴社社長德欽法師,暨李炳南老居士等,發心舉行傳授在家菩薩戒會,可說是一件具有深重意義而值得讚歎的因緣!時際末法之世,佛教衰敗,正法淪亡,有心為興佛教,維持正法者,當先從倡興戒律做起,佛子若重視戒律,遵守戒律,則佛教自會興隆,正法自然昌明。反之戒律淪亡,佛教也就毀滅。經云:「戒在則正法住,戒亡則正法滅」。何以故?因為佛法是建立在戒上面的,戒是佛教的主要精神。換句話說,戒是佛教的性命,如沒性命的佛教,要希望它光大起來,絕對沒有這回事的;這好像失去了靈魂的死人,還有希望他活動的可能嗎?沒戒律的佛教,要希望它興盛,亦復如是。
    佛教能超出其他各宗教之上,也就是有了這神聖尊嚴的戒律 ──  它是佛教不可無的一大重要基本條件,沒有它,則失去佛教的價值。所以不分出家在家,只要你是佛教徒,就有遵守戒律的必要,否則違背學佛宗旨。因此我們學佛人,不能一味求取知識 ──  了解道理,就算滿足,沒有實踐體驗 ──  受持戒行,是得不到佛教的真實利益。學佛是要解行並臻,方能獲得圓滿成就。行 ──  就是戒律的作用。世尊說法四十九年,究其教化眾生的一大綱領,不出「戒、定、慧」三無漏學。由戒生定,由定發慧,由慧斷惑證真。首列戒學者,正為表示其重要。
   《華嚴經》云:「戒為無上菩提本……若能堅持於淨戒,是則如來所讚歎」。
   《涅樂經》云:「欲見佛性,證大涅槃,必須深心持淨戒」。
   《大薩遮尼乾子受記經》云:「欲離諸生死,安穩到涅槃,一切如來說,持戒最第一」。
   《月燈三昧經》云:「雖處卑下少見聞,能持淨戒名勝士」。
    其他讚歎戒學的經論很多,不能一一引述。就看世尊在將要入涅槃的時候,曾諄囑眾弟子們說:我滅度後,你們當「以戒為師」,據此則戒的重要,不說可知。
    戒是生善滅惡的工具,超凡入聖的南針,成佛作祖的階梯,具有無量功德,能利樂一切有情,一切有情皆依之而離苦得樂,了脫生死,究竟成佛。戒既然這麼重要和寶貴,那麼你們這次能發心來此求受菩薩大戒,可謂希有難遭遇的勝緣,真是幸福極了。這也是你們多生所植的善種,當為你們大大的慶祝!恭喜!希望大家當發至誠懇切心,來接受這無上寶貴的清淨戒。今天是戒會開始的第一日,你們請我講開示,就把受戒的十大要義,來對你們略為說明一下。那十要義?一、戒的意義。二、受戒何為。三、受戒功德。四、失戒罪苦。五、正解深信。六、當發大願。七、至誠稟受。八、精明戒法。九、護持懺悔。十、處處是戒。現在先來說明第一義:

    一、戒的意義

    受戒當先明白戒的意義,什麼叫做戒?梵語尸羅,此云戒,即防禁的意思。謂能防禁身心一切過犯。要之,戒有防非止惡的功能,能禁防一切非法,制止一切惡業而不作。亦名清涼,眾生三業煩惱,如火熾然,焚燒身心,佛制淨戒能息滅之,使其滅熱惱而得清涼,故名清涼。
    ──  它的種類,有五戒、八戒、十戒、具足戒(僧二百五十戒,尼三百四十八戒),六重二十八輕戒、十重四十八輕戒、三聚淨戒等。其內容分為:在家、出家、大乘、小乘。五戒、八戒為在家戒,十戒、具足戒為出家戒,此為小乘戒之四級。三聚淨戒為菩薩戒,這是大乘戒之通稱。又菩薩戒為通戒,道俗通行 ──  在家出家均可受之,故云通。具足戒為別戒,唯限出家二眾受之,故云別。又有戒法、戒體、戒行、戒相之四科。
    戒法:即佛所制定之種種規戒,以嚴禁諸弟子之行為是為戒法,即上面所說五戒八戒等是。戒體:謂受戒者於受戒白羯摩時(初審三問),取得防非止惡之功能,是為戒體。戒行:謂依所受戒法,隨順戒體發現於身口意三業之如法動作者,是為戒行。戒相:謂持戒者,戒行莊嚴,其美德外顯,足為他人之模範,是為戒相。一切諸戒都具有這四科的。如佛制定之「戒法」,受之者即於自身得無作「戒體」,隨順戒體現於三業之動作,而「戒行」立,由持戒之美德而現於外表之威儀,即「戒相」也。受戒者當具此四者,缺一不成。

    二、受戒何為

    戒的意義已經明白,然而我們為什麼要受戒?因為一切眾生,從無始來,由諸貪等煩惱,造作一切惡業,依業受報,沉淪六道輪迴,墮落三途受苦,無由解脫。諸佛如來哀愍我等業苦眾生,欲令其離苦得樂,了脫生死,成就佛果。所以制立各種禁戒,使之依戒修持,不造惡業,修諸善行。當知惡為苦因,不造惡則苦因滅,而苦果自亡,故能離苦。善為樂因,能修善則樂因成,而樂果自得,故云能得樂。所謂惑起而貪愛具,是有情輪迴之苦因;戒淨而定慧生,乃佛法修證之正道。你們要不要離苦得樂?要不要了脫生死?要不要求成佛道?如要的話,那麼,大家就當趕快來受戒了。

    三、受戒功德

    受戒的意義,已經明白,現在要來說明受戒功德。我先引兩段經文來證明。《善生經》云:「若人受五戒,所得果報不可窮盡,如四大寶藏,舉國人民七年之中運出不盡,受五戒者其福過彼不可稱計」。又《校量功德經》云:「四大洲中滿二乘果,盡形供養,乃至起塔,不如男子女人受持五戒,功德不可思議」。你看受戒功德大不大?單持五戒就有這麼殊勝功能,況菩薩戒呢!現在單引《瓔珞經》來說,文云:「能教化一人出家受菩薩戒者,是法師功德勝於造八萬四千寶塔……其福果不可稱量」。
    要而言之,受持淨戒的人們是會受世人所尊敬,龍天所衛護,諸佛所讚歎,能調伏一切煩惱,消滅一切惡業,長養一切善根,成就一切功德,莊嚴一切道果,不墮惡道,常生善趣,乃至永了生死,究竟成佛,此為持戒之功德也。 (待續)


 》回明倫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