栽   培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 慕 如 

    作過晚課,母親照例在屋頂的花園裡整理花草,自己也小心地陪在一旁。 
    原本還沉默地看著,心裡卻不斷地被眼前精神的花草鼓舞著:「要說出來喔!」呵∼禁不住這些可愛花草的催促,就湊近母親的耳朵說了一句:「這些花草長得真好耶!」 母親微笑著道:「也沒什麼訣竅啦!只要會帶孩子,就懂得怎樣照顧花草。」是嗎?母親笑得更燦爛,點頭說:「是啊!」 
    「只要會帶孩子」聽起來似乎簡單,但是做起來可不是全不費工夫的。許多年輕的母親不就是因為「唉!孩子實在帶不來」,而沮喪的回到職場上嗎?寧願面對事,而不願意面對人,似乎是現代人面臨的生活壓力之一。 
    俗話說:「一理徹,萬理通。」說的正是這樣的意思吧! 
    有人說:「淨土法門,是老太婆法門。」這句話我們寧可用崇敬的語氣來說,因為這些老太婆正是養兒育女,一路走來最有心得的一群人,正因為在養兒育女當中所培養出來的堅毅、恆心與智慧,所謂「善養人之術」者;而且養兒方知父母恩,才更能體會不是我在念佛,而是佛在念我。 
    或許是能善養子女之生機;方能善養草木之生機;兼能善養自身往生之生機啊! 
    臺灣話稱讚人會培養小孩,說是「會栽培」,真是說得好。 
    《家栽之人》是一部針對精神空虛貧乏的時代而創作的連環漫畫,看過無不極力推薦。在物質愈趨富裕,精神愈趨貧瘠的當今社會,《家栽之人》所揭露的不只是日本的社會問題,其實也是臺灣社會目前的最佳寫照。漫畫的主角桑田義雄,喜愛植物也栽種許多各式各樣的盆栽。他是一位判事(工作性質類似法官),在家庭裁判所服務,每天面對的是家庭糾紛(離婚、遺產分配),和青少年犯罪問題。在桑田義雄的眼中,每一個孩子都像一棵珍貴的植栽,需要人們的呵護與瞭解,才能順利成長。 
    桑田透過對植物的愛與關懷,來看待每個個案,他知道唯有明白植物的習性,才能給予最好的照顧。同樣地他設法去瞭解少年人犯罪的原因、動機,再進一步設身處地去想,到底什麼樣的判決對他最好,保護管束?送少年監獄?什麼方法才能讓他改變?不同的孩子,用不同的方式,就像不同的植物,以不同的方法幫助它度過寒冬。 
    桑田判事審理案子的過程,和講求效率、以惡報惡的社會截然不同,當然會受到一些壓力或阻力。但他仍然堅持自己的想法,永遠站在孩子這一邊,相信孩子,也盡力為孩子找出能改變現狀的方法。漸漸地周遭的同事也被他影響,開始喜愛種植花草,也不再以不良少年的異樣眼光,看待那些等待判刑的孩子,而是以朋友的身分來幫助他們。 
    雖然這是一本以漫畫形式所表現的書,但是所闡明的道理卻不小,當作日常修行漫畫來看,亦無不可。我們的社會的確需要多一點,像這樣帶有仁心的作品出現,這些真實的小人物就在你我的週遭生活著,他們默默真誠地付出著,雖然他不一定學過《論語》,但是這博大的經典之理,已經深化到每一個重視教育的家庭中了,從平凡的言語舉止中,所透出來對真理的實踐,才是難能又可貴的。 
    雪公晚年提倡《論語》之學,恐怕也是為了期盼各人皆能收束、修正一己的小行小為,老實挨著那依於仁的方向,杖持著老人家遺留的芳德,直直修去吧! 
    在《古文觀止》中,也有一篇〈種樹郭橐駝傳〉,是屬於寓言性質的傳記文章,藉著一問一答之中揭明植物栽培之理,並繼而引申出施政治民的為官之道。 
    可見,只要是能通往光明大道的文章,不論古今中外,都能夠作為我們學習的材料。要緊的是我們讀過以後,在心中存留下些什麼了嗎?如果能留存下光明大道的種子,哪怕只是一丁點兒,我們都得要好好的栽培自己,有一天這長在心田中的聖花,將會勃然怒放!


 》回明倫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