鬧市中的千年叢林
       ───
廣州光孝寺  藏 密

     第一次到神州大陸,雪公故鄉 ── 山東濟南應該是旅程中的首站,誰知世事難料,因緣變化那能盡如人意?飛機停在澳門,趕搭巴士到拱北入大陸海關,大費周章出關後,在珠海又倉皇坐上遊覽車沿著京珠高速公路,直奔廣州白雲機場。漫長的路途,加上車子塞在廣州路橋上,錯過了當天往濟南的最後一班飛機。一行人中很多是第一回出國,不料第一站就碰上大出意外的狀況,想想,今晚要怎麼趕到千里之遙的雪公故鄉呢?個個面面相覷,望著四處碰壁的隨團領隊,無計可施,心情像是從雲端跌落到地面。 
    這時候有人隨口提了一句,就「隨遇而安」吧!這句成語果然敲醒大家的心神,與其在這裡空懊惱,不如素位而行,就留在廣州,安心等待明天午後的班機吧! 

    未有羊城 先有光孝 

    萬般都是緣,若沒有這次的困於廣州,不知道何時才有緣造訪「嶺南第一古剎」光孝寺。廣州有一句諺語說:「未有羊城,先有光孝」,廣州古稱羊城,在廣州城尚未開發前,光孝寺就座落在此地了。遠在西漢武帝時候,此處原來是南越王趙佗玄孫趙建德的家宅。到了三國時期,東吳名儒虞翻,因為時常犯顏直諫孫權,被流放到嶺南今天的廣州。虞翻在這裡聚徒講學,傳授《易經》,把故宅經營一番,當時的人稱之為「虞苑」。虞翻去世後,他的家人便捨宅為寺,稱作「制止道場」。 
    位居嶺南的廣州,自古便是流放人犯的蠻荒之地,從光孝寺裡的參天古木,不難想像當時山野叢林環繞寺院的清幽景像。現在的光孝寺,週遭盡是熱鬧的市集,整條光孝路車水馬龍,稱得上是「鬧市中的叢林」。進入寺裡一眼便見得到一塊寫著「訶林」的匾額,古早以前的光孝寺滿園訶子樹,人們就稱這裡是「訶林」。訶子本名訶蔾勒,原產於印度,屬於欖仁樹類的喬木,它的核果可供藥用,有下氣消痰的功效,現今寺裡還剩一棵訶子樹。從寺裡的訶子樹,便可以得知這座叢林和印度佛法的東傳大有關係。 

  (光孝寺古稱訶林,昔日滿園訶子樹。)(取自〈小斌在線〉網頁)

    佛法東傳 高僧出入 

    佛法從東漢傳入中土,主要通過三條路線。一是玄奘大師所走的古絲綢之路,二是通過四川、雲南到印度,三是從廣州,利用季風遠航到印度。光孝寺就處在這第三條路線的交通要道上,從東晉到唐代,無論是去西天求法的高僧,還是東來弘法的經師,凡是走這一路線者,大多會在光孝寺駐錫。 
    禪宗第二十八代祖師的菩提達摩祖師,帶著釋迦如來的衣缽來到光孝寺傳法。到了唐朝中宗,印度僧人般剌密諦,搭船來廣州,就在光孝寺(當時稱法性寺)裡譯出得來不易的《楞嚴經》。同樣,西行求法的高僧也大多在此駐足。如唐高宗時的義淨法師去西天求法,及玄宗年間,印度籍的不空三藏奉金剛智師命,回到天竺和師子國廣求密藏,途徑廣州,都曾住在光孝寺。 
    最值得一提的是,根據《光孝寺誌》記載,宋文帝時,北印度高僧求那跋陀羅來到光孝寺,創建戒壇,並且立碑說:「後當有肉身菩薩於斯受戒」(注),他預言以後將有一位肉身菩薩在這個戒壇受具足戒。梁武帝時,智藥三藏從印度帶來一株菩提樹,種於制止道場戒壇前,他也對大眾預言:「種此後一百二十年,有開士於其下說無上乘,度無量眾。」(同前注)他預告大眾,從今天種菩提樹後一百二十年,將會有一位肉身菩薩在這棵樹下,開演無上微妙法,傳佛心印,廣度無量眾生。 

  (光孝寺的訶子樹,見證了佛法東傳的歷史。)(取自〈小斌在線〉網頁)

    尊宿預言 有禪有淨 

    證果的求那跋陀羅和種菩提樹的智藥三藏,他們當年的預言,後來有沒有應驗呢? 
    唐高宗上元年間,光孝寺印宗法師正在講授《涅槃經》,一個外來的和尚入席恭聽,突然吹來一陣大風,懸掛在大殿的佛幡被吹得左右飄動。 
    印宗法師問眾僧:「這是什麼在動?」 
    一僧答說:「此乃幡動。」 
    一僧答說:「此乃風動。」 
    惠能插話:「不是風動,不是幡動,仁者心動。」 
    在座的人一聽,無不感到震驚,印宗法師見來者出語不凡,邀請他入室詢問,才知道眼前的便是人們追尋了十六年的禪宗六祖惠能。惠能大師為了逃避同門師兄的追討,回來故鄉廣州。 
    印宗法師就在智藥三藏法師所種植的菩提樹下,為惠能大師剃除鬚髮。並邀集各方佛門長老,就在求那跋陀羅大師所建的戒壇,共同為惠能大師授具足戒。惠能大師便在這棵來自印度的菩提樹下,弘揚禪宗四祖道信、五祖弘忍的「東山法門」,應驗了一百多年前的預言。寺主將他剃落的頭髮埋在那棵菩提樹下所建的磚石塔,人稱「瘞髮塔」。瘞髮塔呈八角形共有七級,每層各面刻有佛像。由於這座塔極具紀念意義,雖然歷經風霜千餘年,因為歷代都有人募款維修不絕,至今仍保存完好。為了紀念「風幡論辯」的故事,後人特地把原來的「睡佛閣」改稱為「風幡堂」,現在堂前依然掛著巨幡,迎風飄揚。 
    智藥三藏當年所栽種的菩提樹,雖然經過千餘年的寒暑風霜,至今更是翠綠繁茂。樹旁的碑文,彷彿告訴世人一百二十年前與一百二十年後,祖祖相互呼應,連袂在像法時期示現教化世人,只要依佛的經教信受奉行,中土一樣可以出現證果的聖人! 
    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,憨山大師以私修廟宇的罪名,被誣枉下獄,流放到廣東,憨祖也來到了光孝寺。憨山大師倡導念佛與參話頭雙修,就在光孝寺裡中興禪宗,兼弘淨土。

  (菩提樹下,應驗了光孝出菩薩的預言。) 

    入境問禁 依禮行事 

    光孝寺是一行人在神州頭一遭不期而遇的寺院,依「臺灣經驗」,三寶弟子入寺應進大殿禮佛才是,不料「五里不同風,十里不同俗」,時隔五十年,歷代高僧大德駐錫的三寶地,現在風俗丕變,上香、禮拜等佛門儀軌都有節制。
   《禮記》〈曲禮〉云:「入境問禁,入國問俗,入門問諱」,於禮應該尊重人家的規矩,一行人不敢冒昧莽撞,先請示守在大殿的僧眾人士,進大殿有何規定,得知要先寫條子請示住持方丈,准了以後再說。一行人怕生枝節,只好退到大雄寶殿外的平臺,一起念佛回向,禮佛三拜後才悵然離去。

   (大雄寶殿外,至誠感念光孝寺歷代的高僧聖眾。)(取自〈小斌在線〉網頁)

    注:在光孝寺立碑栽樹的預言,依寺誌說是求那跋陀羅及智藥三藏,在《宋高僧傳》則作求那跋摩和真諦。《宋高僧傳》卷八〈習禪篇〉云:「跋摩已登果位,懸記云:『後當有肉身菩薩於斯受戒。』又梁末真諦三藏於壇之畔手植菩提樹,謂眾曰:『種此後一百二十年有開士,於其下說無上乘度無量眾。』」


 》回明倫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