志在最後一著 
 
───
蘇清義居士往生記   ●淨 業


     佛門有兩種健兒,一是天性不作惡的人,二是作了以後能悔改的人。身為凡夫不免有過,過而不改勢必鑄成大錯,對於過而能改的健兒,儒經《左傳》也讚歎說:「人誰無過?過而能改,善莫大焉。」清義居士在他人生最後一著,正念分明,預知時至,於佛號聲中安詳往生,生前「知過肯改」的勇健性格,當是他志成願滿的增上動力。

    遇善知識 得度因緣

    清義居士於民國七十一年,時年三十二歲,受到他三弟的鼓勵,闔家移居臺中。之前,因為經營生意,不得不與商界友人酬酢,以致煙酒不離,沾染不少的社會習氣。遷到臺中之後,他毅然捨葷斷酒,放下外頭的習氣,每星期三晚間必定撥空聆聽 雪公的《華嚴》經座。在山泉水清,出山泉水濁,清義居士努力擺脫世俗濁氣後,一股清氣便與臺中師友的氣氛不謀而合。
    自民國七十八年起,參加論語講習班,一連參加五個梯次,前後長達十年之久。晚上聽經、學《論語》,白天則抽空與夫人連袂來蓮社的社教科聽課。論語班結束後,每週仍然參與《論語》研討,每個月則參加聖蓮小集的《阿彌陀經要解》修學活動,直到民國九十二年下半年忽感身體不適為止。 
    清義居士常感學識不足,資質鈍拙,所以愈發用功向學,上課前必將《論語集釋》老老實實的點讀一遍。對師長尤其謙恭畢敬,不敢違命。《禮記》〈學記〉說的:「安其學而親其師,樂其友而信其道」,在他的身上似乎隱約可見。幾年下來,孔聖人著重的敦倫盡分,已經深深烙進清義居士的心中,從此盡心奉事高堂父母,於家親眷屬照護有加。白天經常開車陪侍父母到蓮社的聯體機構聽經、念佛。前幾年,令太夫人蘇吳月瑛老居士也在清義居士與家人護持下,在他的府上安詳往生,老居士往生的事跡請參見《明倫月刊》三一一期〈滿庭荷花菩提海〉。

    言語忠信 行持篤敬

    經過十年的認真學習,痛改不良習氣,終於將最難戒的煙癮也徹底割斷。這時的清義居士與三十二歲之前的他,前後判若兩人。言語忠信,說出的話必定履行,真做不到時必會老實的向對方道歉致意。偶有說錯話,事後發現有所出入,也會跟在場的人一一解釋更正。例如有一回無意間說到某單位做佛事有收費的情形,後來發現事實並非如此,清義居士警覺後知過能改,立刻以電話向聽過這個話的人釐清事實,還滿懷歉意的直說「自己多嘴」。
    雖然少了商場的應酬交涉,但是清義居士的佛具事業反而日見佳績,穩健成長,有得力的助手為他跑外務,而家中的大小事情則有賢內助為他打理,不勞操煩,於是清義居士便全心投入修學的生活。每天清晨四時許,起身拜佛念佛,遇到前一天是過午不食的齋日,更提早在三點鐘就起來做功課。功課做到六點時,又和夫人一同再做一堂功課。黃昏之後,則是清義居士一天的晚課時間。白天,如果沒有到外頭辦事、聽課、助念,就自己一個人在四樓佛堂念佛。若風聞某人往生,必問明「他平時的功課怎麼做?」、「臨終的情況如何?」,見賢思齊的心情不言可喻。
    念佛的功課,清義居士視如每天的三餐飯食,不可一天無此功,再怎麼忙累,一定緊緊守住 雪公的訓誨:「朝暮二課,若忙到萬分,晝可不食,夜可不眠,功課不可不做。」,這分篤敬的行持,一直到往生前幾天,身體為病魔折騰得苦不堪言時,仍由夫人陪他一起念佛做功課。

    見義勇為 廣結淨緣

    清義居士身材壯碩,有話直說,不善修飾,行事一向大而化之,見到合義該做的事輒直覺的勇往直前,同學喜以「子路之勇」形容他。當他聽到某某故舊知交的親屬有病,便迫不及待的召集蓮友共乘一車前去探望,陪念佛號,往生後則決不錯過助念的機會。半夜時分,助念人少,他明知自身染有肝病,最忌子時熬夜,還特意要排班的人為他排半夜的時段。至於七七四十九天的做七念佛,清義居士也常常挺身幫忙,自願分擔法器地鐘的職務。
    往生前兩個月,清義居士咳了一個月,無法入眠,原以為是風寒所感,後來才知道是癌細胞擴散到肺部所致,因此整整瘦了十多公斤。這時恰好有位蓮友的親人往生,他撐著虛弱的身子開車載蓮友前去助念,一天往返數回之多。友人見他異常消瘦,氣色不佳,勸他要留意珍攝,他還引用師長的話說:「別人參加馬拉松長跑,小弟選擇百米短跑。」一語成讖,果真讓他跑出可觀的百米成績。
    六月十一日端午節,在夫人陪同下勉為其難的到臺中榮總檢查,本以為不過是小小的腎結石而已,孰知醫生一看超音波,便毫不隱瞞的跟清義居士說:「你的肝腫瘤,已經無法治療了,比末期還要末期。」清義居士聞訊後,心頭倒是很篤定,不打算做無謂的治療,決定回到菩提醫院找個單人病房,安心靜養,一心準備往生。這個訊息立刻傳開,與清義居士結過淨緣的蓮友,紛紛趕來病房陪他念佛,因為房小人多,只好分成早中晚各一班人念佛。一星期後,擔心臨終會陷入肝昏迷,無法正念分明,壞了往生大業,清義居士決定放棄施打西醫的緩和止痛針,返回家中靜養。鄰近的蓮友,仍然每天早中晚三班,按時到府念佛一小時,希望以清淨莊嚴的彌陀聖號陪他走完最後一程。蓮友自動自發的念佛護持,每天不斷,持續到七月十三日往生前一天。

    最後一著 有志竟成

    一個月下來,清義居士飽受病苦折磨,有時痛得活似處在地獄一般,幸有平素累積的堅強信願力── 對彌陀的信心,及求生淨土的願力,才抵住病魔無情的打擊。每當師長蓮友來到病榻前安慰他,給他打氣說:「清義師兄,陪你念佛好嗎?」不管當下他的身心如何委靡不振,話都無法說出來,他也會點頭致意,合起雙掌表示感謝大家的護持。就是憑著這股「匹夫不可奪志」的願力,讓他度過最後的關頭。
    七月十四日早晨七時許,清義居士看著床前的大幅彌陀聖像,以微弱的聲音跟徹夜守候一旁的夫人說:「請臺中蓮社,阿彌陀佛……… 」底下的話就說不清了,夫人便接著說:「是不是『慈悲接引』?」他點點頭。隨後即主動要求家人通知三弟
── 蓮社現任社長蘇清龍居士,要社長為他安排助念。九點開始,第一批蓮友前來助念,中午十二點三十分,蓮社的吳老師舉了幾位病中用功的古德事例開導他,清義師兄聽了還打趣的說:「我那有您這麼會學!」十二點五十分左右,清義居士注視著佛像,清楚的念了幾聲佛號。下午一點十分,在大眾莊嚴的念佛聲中,穩穩健健的呈現臨終最後一著,安詳往生,結束了五十五歲的世緣。
   《觀經》云:「欲生彼國者,當修三福,一者孝養父母,奉事師長,慈心不殺,修十善業。二者受持三皈,具足眾戒,不犯威儀。三者發菩提心,深信因果,讀誦大乘,勸進行者。如此三事,名為淨業。」二十幾年來,清義居士如是敦倫盡分,專修淨業,力搏惡習,備妥往生的善根福德資糧。臨終最後一著預知時至,正念分明,如是因得如是果,如影隨形,如響應聲,豈容半絲半毫的僥倖!


 》回明倫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