窮處•雲起時       瑜 揚


    中歲頗好道,晚家南山陲。
    興來每獨往,勝事空自知。
    行到水窮處,坐看雲起時。
    偶然值林叟,談笑無還期。 
      
─── 王維〈終南別業〉

    中年以後,我對學佛頗感興趣,到了晚年,就在終南山邊購置園林房舍,做為隱居生活的處所。興致一來的時候,我每每獨自一人前往那兒,安享隱居的幽靜、閒適;秀麗、脫俗的山水景緻,只有我懂得品味、欣賞。在山中漫無目的地行走,不知不覺竟走到了流水的盡頭,前方無路可走,索性就坐下來端詳悠悠飄過山間的白雲。在寂靜無人的樹林裡,偶爾會遇到幽居此地的老人家,我們雖然素不相識,卻也因話題的投機、契合,在談笑中忘了歸去的時間。
    在盛唐詩人王維的諸作當中,這首在晚年所寫的〈終南別業〉,相信是大家耳熟能詳的。詩中所流露,對於出塵生活的嚮往,以及擺脫世俗羈絆的灑脫、自在,看在庸庸碌碌,整天如陀螺般轉個不停的現代人眼裡,真是不勝艷羨之情。王維早年對於仕途其實是相當積極的,從他所作的邊塞詩中,就可以看出他充滿建功立業的熱情和雄心(註一)。王維之所以欲從政壇淡出,除了因為學佛的因素之外,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在於對朝廷的昏庸腐敗感到失望(註二)。面對小人當道,朝政漸走下坡,他若同流合污,似乎仍有受用不盡的榮華富貴。但他選擇轉過身去,走向山林,對利祿功名的呼喚保持緘默。他這個「出走」的動作或許撼動不了邪惡的高層勢力,但在他傾心山水所吟誦的詩句之間,我們卻可以看到他對於理想的堅持。
   〈終南別業〉這首詩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句子,即脛聯的「行到水窮處,坐看雲起時」。「行到水窮處」可視為人生路上偶然遭遇困厄、橫逆的象徵;「坐看雲起時」則代表一種隨遇而安,不因一時不如意而憂悲苦惱的樂觀心態。吾人在人生過程中逢遇「此路不通」的窘境時,多會低下頭來懊悔沮喪、顧影自憐一番,很少會抬抬頭,瞧瞧眼前另一片截然不同的風景。在朝為官的王維,面對無力回天的衰敗政局,面對抱負的無法施展,似乎沒有憂悶、抑鬱太久,因為嚮往的隱居生活才正要開始呢!吾人走到人生路上的「水窮處」時,心情又何必因此而灰黯?就席地而坐,好好仰望天際吧!因為那絢爛多姿的雲彩,馬上就要升起了!

   註一:如〈從軍行〉:「吹角動行人,喧喧行人起。笳悲馬嘶亂,爭渡金河水(金一作黃)。日暮沙漠垂,戰聲煙塵裡。盡繫名王頸,歸來報天子。」
  
註二: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,良相張九齡被迫下臺,玄宗改命奸佞李林甫為相,時任「右拾遺」(案:諫官,掌供奉諷諫,以救補人主言行的缺失。)的王維對此大感失望。


 》回明倫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