忍    辱   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●三 


  
若持戒無忍,當墮地獄。雖不破戒,以無忍故,不免惡道。何可縱忿,不自制心? (摘自《大智度論》)

    如果只是持戒,而沒有修習忍辱,還是會墮入地獄道中。因為雖然沒有破戒,但由於不能忍辱,所以橫逆來時,便生瞋恨之心;瞋恨心一起,就容易失去理智,造諸惡業,當然不能免於墮落惡道。因此,我們怎能放縱這種「暴怒之心」,不善加管制、約束呢? 
   「持戒」和「忍辱」同為菩薩「六度」之行,由前文可知,若要徹底免於三途之苦,除了持戒之外,還必須有忍辱來配合。忍辱,主要意指對於不如意的境界能夠安忍。《法華經•法師品》云:「如來衣者,柔和忍辱心是也。」唯有善修忍辱,才能杜絕一切外境的障礙,修行積聚的福慧才能持續獲得長養。因此,欲在菩提道上有所成就,不可不留意這門「功課」。 
    吾人平時遭逢逆境,多是指責別人的不是,甚少反觀自省,所以,脾氣一來,就什麼話都敢說,什麼事都敢做了。孔子在《論語•顏淵篇》中說:「一朝之忿,忘其身以及其親」,實在是先見之明。盛怒之下的言行,必定橫結惡緣,與三惡道相應,因此,佛才要我們以「忍辱」善加調伏。《大智度論》又曰:「惟當忍辱,眾戒自得。」吾人若欲真持戒、真修行,必得在這上頭下點工夫了。

 

 》回明倫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