孔子說:「唯有仁人,心中公正,才能清楚評斷他人的好壞,喜好好人,厭惡壞人。」
「惟仁者,能好人,能惡人。」「好」是喜好的好,「惡」是厭惡的惡。如果不是仁人,心中有了私心,就欠缺公正的立場,便沒有資格去評斷,誰是好人、誰是壞人。「古之學者為己」,古代真正用功求學的人,都先改正自己的毛病。「今之學者為人」,而現在求學的人,卻喜歡專挑別人的毛病,忽略了自身的管理,難怪天下紛紛擾擾不得安寧?
孔子升任魯國司寇,總理全國司法業務,並且代理宰相的職位。在正式主持朝政七天,就誅除了魯國聞名的大夫少正卯。孔子的學生子貢,認為孔子此舉是不是有失誤。孔子招呼子貢坐下來,進一步的分析說:「天下有五種大惡:第一、居心偏離正理而且陰險狡詐,第二、行為邪僻怪誕而且固執難化,第三、說話虛偽不實而且雄辯滔滔,第四、牢牢守著怪異邪說而且廣博多聞,第五、附和錯誤的潮流而且冠冕堂皇。只要犯了其中一種,混亂國家社會,就難逃誅殺。現在少正卯是五惡兼具,他聚集門徒結黨營私,誇大言詞迷惑大眾,而且橫行霸道顛倒是非,是人間的奸雄,為了百姓安定,豈能不除!」
有志於學習仁德的人,先管好自己,才能明辨好人、壞人,進一步,親近好人,遠離惡人,切莫在批判之中,忘失了根本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