論語簡說(七十)        子 圓

    里仁第

    子曰:「富與貴,是人之所欲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處也;貧與賤,是人之所惡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」 

         

    孔子說:「財富和高貴的地位,是一般人所想要得到的。假使不使用得到富貴的正當途徑,雖然得了富貴,君子也不要。貧窮和低賤的地位,是一般人所厭惡的。假使並未使用得貧賤的途徑,自己不願作惡,反而更加努力為善,結果依然貧賤,未見善報現前。有仁德的君子,安然處於貧賤之中,不會捨棄貧賤!」
   「富與貴,是人之所欲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處也。」「作善降之百祥」做善事是得富貴的原因,假使尚未行善卻有了富貴,或是使用不正當的方法謀取富貴,都是君子所不願意的。
   「貧與賤,是人之所惡也,不以其道得之,不去也。」「作不善降之百殃」作惡應該得到貧賤,如果一生並未作惡,卻身處貧賤,這貧賤並非來自今生的作為。君子知天命,安然接受貧賤的生活,決不怨天尤人。古代聖賢如堯舜德業之高,所生的兒子卻不肖;孔子萬世師表,道德冠於古今,晚年卻遭喪子之痛。雖然遭受橫逆挫折,仍然不改其志。
    人一生下來,其實就只有赤裸裸的身體,是貧呢?還是富呢?就連皇帝、太子出生也是一樣,談不上貧或者是富。如果一定要分貧富,就只能說是貧了。可見貧是本來如此,並非做了壞事才有的。出生之後,有衣食住家,得到各種資源,是外加的富貴。有了外來的富貴,才有了失。富貴皆不可靠,貧賤也去不了,它是與生俱來的。孔子疏食飲水、顏子簞食瓢飲,生活過得簡樸,就是本來的面目。子路穿破舊衣服和穿高級皮裘的人站在一起,心裡並不以為意,也沒有絲毫失落的感受。
    時下風氣堪憂,拜金浮誇、崇尚權勢地位。想要生活過得心安理得、社會安定有序,正需要學習「富貴不能淫、貧賤不能移」的志節!


 》回明倫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