典型夙昔(居士篇)之七 |
胡松年老居士(一八八0── 一九四八),上海人,幼年從母習佛,五十七歲時,皈依當時(一九三六年)在上海主持「護國息災法會」的印光大師。據《中國近代佛門人物誌》載,老居士於壯年時期曾從政服官達二十年;而《近代往生隨聞錄》則曰,老居士「以經營絲綢為生」。在官場、商界浮沉半生,其幼時熏習之佛種,終於在暮年成熟。自於「護國息災法會」中親聆印祖開示後,胡老便茹素念佛,專修淨業。 見義勇為 熱心助人 《佛門人物誌》形容胡老為人「見義勇為,熱心助人」,此可印證於中日戰爭期間,其積極投入救濟行列之義舉。《佛門人物誌》載:「民國二十六年(一九三七年)七月蘆溝橋事變,八年抗日戰爭爆發,繼之『八一三』上海保衛戰開始,難民擁集滬(按:上海之簡稱)上,松年與範成法師、楊蓮欣居士等,組織了佛教同仁會,施粥捨衣以資救濟,松年被推為同仁會總務主任,開設難民收容所,施粥、施衣、施藥,活人無算。在救濟難民期間,松年籌劃奔走,不避辛勞艱難,為同仁會的緇素會眾所讚嘆。」《往生隨聞錄》又說道:「抗戰軍興,戰火遍及各地。上海諸寺,紛紛舉辦法會,祈求和平。松年熱心奔走,維護道場,不遺餘力。」其菩薩心腸可見一斑。 罹患黃膽 念佛而愈 之後,老居士為了專志修行,便前往蘇州靈巖山寺住山;他平時隨眾作務,得空即潛心念佛,十分精進用功。民國三十四年,靈巖山寺計劃籌建印光大師塔院(按:印光大師於民國二十九年往生),胡老為眾推舉,負責監督工程進度。期間,或因勞累,不幸罹患黃膽病,但他因每日念佛不輟,病竟不藥而愈。此不僅為佛慈加被,亦是其修持有功的感應。 預知時至 正念往生
印光大師塔院落成之後,胡老仍長年住山,隨眾熏修,當時擔任寺中「知客」的真華老法師,對於老居士有十分深刻的印象。在他所寫的〈憶胡松年〉(按:詳參《參學瑣談》)一文中,就詳細紀錄了老居士「預知時至、身無病苦、安詳往生」的過程,並說這件事帶給他非常深遠的影響。文中記載,一九四八年的一個早晨,胡老興沖沖地在寺中的客房、庫房、關房,見人就拜,並說道:「師父!我來給您告假,明天上午八點鐘我就要回家了!」寺內出家眾都覺得莫明所以,直到老居士到了方丈室,才向當時的住持妙真老和尚說明緣由:「我昨天晚上夢見了觀世音菩薩和師父(指印光大師),菩薩用淨水向我頭上灑了灑(此正應『觀音甘露灑我頂』句),師父手執一朵黃色蓮華放在我腳上(此正應『勢至金臺安我足』句),說:『後天上午八點鐘我來接你,趕快請人助念!』看情形我就要往生了!和尚慈悲請您派幾位師父助我念佛,免得到時候心忙意亂,作不得主!」方丈和尚見胡老認真的模樣,不敢輕忽,便派了寺中執事安排助念事宜。 學佛修行,貴在了生脫死,得個成就,胡老居士的事蹟正是吾人最好的借鑑。他老雖不是廣研經教的通家,亦非在講臺上宣說妙法的健將,但他謹遵祖師訓勉,克盡本分,老實念佛,終能在一期壽盡後,蒙佛接引,往生極樂,這種「以身說法」的行誼,卻更能撼動人心。人生如夢,眨眼即逝,吾人是要在渾渾噩噩中做個輪迴生死的糊塗人?還是要奮起精進,效法前賢做個超脫三界繫縛的出世英豪?就看當下的抉擇了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