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終感佛現前 ●聖 蓮 |
眾生由「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識」五陰組成身心世界,當「肉體、感受、思想、遷流不停、心識」如火熾盛時,真心本性就被蔭蔽,所以稱為「五陰」。修心參禪將散亂心止定下來,然後依照佛陀所教的觀法,觀身不淨、觀受是苦、觀心無常、觀法無我,從內心中產生智慧,破除五陰,一旦明澈心識,就能見得真心本性。 疑是魔來現前
一宗有一宗的修行辦法,隔行如隔山,若以修心參禪的觀點來看《阿彌陀經》的經文──「其人臨命終時,阿彌陀佛與諸聖眾,現在其前。是人終時,心不顛倒,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。」不免心生疑竇:念佛人臨命終時,阿彌陀佛與諸眾現前,這會不會是魔變現的幻像?禪者對佛典如此曲解,害得許多淨業行人失去「念佛見佛」的信心,影響到往生極樂淨土的本願,禍害不可謂不大。所以古來大德注解此段經文,多會設法破斥「臨終魔現」的不正知見。例如: 法門穩當不招魔 念佛人為何不會招魔呢?慧遠法師詳細分析所以然。一是念阿彌陀佛,彌陀具有無量光,「大光明中,決無魔事,猶如白晝,姦盜難成」。二是念佛人不觀五陰,不會擊發魔現,念佛是「觀彌陀果德真實境界,故無魔事」。三是信願念佛人有阿彌陀佛攝受,且為十方諸佛護念,「既為佛護,安得有魔?」四者修淨業若會招引魔事,佛必定會指破,如《楞嚴經》中,佛指破五十種魔相,若不指破,恐怕眾生墮魔網而不知,而「淨土諸經並不言魔,即知此法無魔明矣」。《疏鈔》也提到,念佛人因有阿彌陀佛,及十方佛,時常護念的緣故,所以念佛人有「四十里光明」照耀身體,魔不能犯。 命終不是致魔時 信願念佛臨命終時,為什麼說是「非致魔時」?因為阿彌陀佛成佛前發了四十八願,第十九願就有:「設我得佛,十方眾生,發菩提心,修諸功德,至心發願,欲生我國,臨壽終時,假令不與大眾圍繞現其人前者,不取正覺。」彌陀現今既已成佛,發的願件件可以兌現。當一位深信切願求生淨土者,臨命終時,正是往生大業圓熟的關鍵時刻,阿彌陀佛豈能錯過這吉時良辰?所以蕅益大師在《起信論示勝異方便》說:「惟至臨終見佛菩薩,方是感應道交,定非魔事,不必致疑。以佛菩薩得大神通,決定護念有緣念佛眾生,不失時故。」佛眼如千日,佛智如大圓鏡,照見一切絕無障礙,念佛眾生何時命終往生,瞭若指掌,及時現前,故祖師保證「臨終定非魔事」現前時刻。
(蕅祖說:佛菩薩得大神通,決定護念有緣念佛眾生,不失時故。) 帝王邊誰來干犯
念佛人念念落在佛法界,如同親近帝王身邊,誰敢來干犯?《觀經義疏》說,阿彌陀佛有「大慈悲力、大誓願力、大智慧力、大三昧力、大威神力、大摧邪力、大降魔力、天眼遠見力、天耳遙聞力、他心徹鑒力、光明遍照攝取眾生力」,有如此等不可思議功德力,定可護持念佛人,直到臨終時刻都無魔障,否則──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