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得廣廈千萬間(下)

     杜甫在草堂的日子       士 倫

 

    客 至

    這一年,杜甫打從開春就勤於營建草堂,栽松種竹,一直忙了大半年。秋天以後,杜甫離開草堂,到成都以外,拜訪裴迪、高適,到了冬天才回到草堂。杜甫在草堂的第二年,生活中除了一間草堂外,家計極為貧乏,加上身體多病,客人來了,只有「盤飧市遠無兼味,樽酒家貧只舊醅」的粗糲可以招待。但是杜甫的卓越見識,以及大量「語不驚人死不休」的詩篇,卻不受限於草堂的地僻人少。杜甫在詩中云:「豈有文章驚海內,漫勞車馬駐江干」,來訪賓客的金鞍馬車,停駐在堂前的浣花溪畔,賓客體諒杜甫的處境,來訪多半「攜酒過草堂」。

   

   (草堂時有賓客來訪,車馬就停駐在浣花溪畔)

    杜甫與鎮守西川的節度使嚴武有兩代世交,在草堂期間,杜甫與嚴武作詩唱和,往來密切,嚴武也時有饋贈。杜甫五十一歲,嚴武奉召回京,杜甫少了知心好友,頓失依靠。當嚴武受詔入朝,杜甫從成都一路陪送嚴武,直到二百多里外綿陽城的「奉濟驛」,寫下著名的《奉濟驛重送嚴公四韻》:
  
「遠送從此別,青山空復情; 
    幾時杯重把,昨夜月同行; 
    列郡謳歌惜,三朝出入榮; 
    江村獨歸處,寂寞養殘生。」

    奉濟驛在綿陽城外三十里,是通往長安的重要關隘,諸葛亮六出祁山,奉濟驛是運兵的咽喉要道。杜甫先前已寫過〈送嚴侍郎到綿州同登杜使君江樓宴〉,所以這首稱作「重送」。同行相送二百里,如此「遠送」朋友的故事,歷來還不多見。杜甫寫出內心的酸楚,尤其是結聯兩句「江村獨歸處,寂寞養殘生」,更有徬徨無依的失落。《杜詩詳注》云:「上半 送別,已覺聲嘶喉哽,到別後情事,彼此懸絕,真欲放聲大哭。送別詩至此,使人不忍再讀。」
    在綿陽與嚴武一別之後,杜甫回到草堂將妻兒迎到梓州。這時的杜甫已有「東行萬里」離開四川的念頭了。在梓州待了幾個月,還是不能忘懷親手建立的草堂,尤其對親手種的四棵幼松分外關心,作〈寄題江外草堂〉詩云:「尚念四小松,蔓草易 纏;霜骨不堪長,永為鄰里憐。」五十二歲的正月,杜甫在梓州「聞官軍收河南河北」,急切的想順著三峽江水,直返洛陽。

    東 行

    杜甫五十三歲,二月,一家人正準備乘舟東去,卻得到嚴武將回蜀地鎮守的消息,杜甫大喜,於是全家改往成都,回到草堂。離開已近三年,眼前景象已是「春草滿空堂」,屋外的四棵松長得已有一個人高。進了草堂屋裡,只見「開門野鼠走,散帙壁魚乾」,百廢待舉。
    嚴武向朝廷奏報,為杜甫謀得「節度參謀、檢校工部員外郎」的幕府職務。在嚴武帳下擔任幕府,杜甫是「強移棲息一枝安」,因為領的職務和個人志向相去甚遠。他把內心的鬱悶寫成〈遣悶奉呈嚴公二十韻〉一詩,詩云:「白水魚竿客,清秋鶴髮翁。胡為來幕下?秪合在舟中。」懇乞嚴武准予告假,回去草堂。
    五十四歲的正月,辭去幕府。四月,年方四十的嚴武薨於成都任上。杜甫悲痛萬分,這時的蜀中還有什麼可以依賴、可以牽掛的呢?成都沒有了嚴武的鎮守,烽火勢必再起,杜甫決定離開四川。短暫的草堂歲月,畢竟是杜甫一生難得的安閒,真要告別草堂了,離情依依難捨,〈相從歌〉詩云:「我行入東川,十步一回首;成都亂罷氣蕭瑟,浣花草堂亦何有?」那一年的十月,成都大亂,草堂被亂賊焚燒一空。

   

    (杜甫54歲離開浣花草堂,舉家東行)

    杜甫在五月時,順著泯江而下,經過嘉州(樂山),到達渝州(重慶),進入三峽。沒有乘興東行萬里,也無法實現「即從巴峽穿巫峽,便下襄陽到洛陽」的夙願,而是去度過更加潦倒的六年餘生。
    有一畝地,可作藥圃維生。有堂有屋,窗子一推開就見「西嶺千秋雪」,屋外「亭臺隨高下」,柴門「敞豁當清川」,前後鄰居都是會心的侶友,可以時常同船遊賞。如此安居生活,何必帶著妻兒再去天外漂泊,尋覓不可預測的未來?換成一般人自然就在草堂安頓下來,過著安穩的小日子。杜甫豈是這樣一位謀食而憂貧的田舍翁?杜甫為詩中聖人,不僅詩作登峰造極,詩中所含的學問、胸襟、才具、志向,更是古來詩家難以望其項背,妻兒、弟妹、朋友、君上的安危,一向是杜甫難以入眠的原因,而他憂心的更是遍及天下蒼生。內無賢相,外無良將,弄得「千村萬落生荊棘」,無丁不兵,無家可別,百萬生民統統填入溝壑。當遍地烽火,天下離亂,「仁以為己任」自許的士君子,能忍心棄生民於不顧,自個兒安居於幽靜的草堂嗎?

   

    (「藥圃」曾是杜甫賴以維生的依據。)

    孔子說:「士而懷居,不足以為士矣。」杜甫就是抱著「古來賢達士,寧受外物牽?」的心志,捨下一手經營的草堂,去追求一生尋覓的理想大道。想想,杜甫若無此「東行」之舉,千年後的「杜甫草堂」,還會如此吸引人嗎?誰都知道「杜甫草堂」是舊址新闢的旅遊景點,但是八十年代,到草堂參觀的人數,達二百萬人次以上;九十年代以來,杜甫草堂的年平均參觀人數,仍有九十萬到一百萬人次。世人所為何來?「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,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,此以沒世不忘也。」《大學》這幾句話,或許就是「杜甫草堂」迷人之處吧! (下)


 》回明倫首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