里仁第四
子曰:「參乎!吾道一以貫之。」曾子曰:「唯。」子出,門人問曰:「何謂也?」曾子曰:「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!」
孔子說:「參啊!我所傳的道,可以用一種道理把它全部貫串起來。」曾子聽了以後,立刻說:「對!對!」等孔子離開後,在場的孔門學生就請問曾子說:「老師所說的一貫之道是什麼呢?」曾子回答說:「老師所傳的一貫之道就在忠恕兩字呀!」
「子曰:『參乎!吾道一以貫之。』」「參」是曾子的名。孔子對自己的學生曾子,直接稱呼他的本名。「貫」是貫穿、貫通的意思。古代的錢中心穿孔,可以用一條繩子,將所有錢貫串起來。用來比喻,孔子所說的道理,可以用一種道理全部貫串起來。
「曾子曰:『唯。』」「唯」是了解孔子的話,迅速而恭敬的應答。
「子出,門人問曰:『何謂也?』」雖然曾子了解孔子的教導,但是在場的孔門學生還不明白。等孔子離開後,才進ㄧ步向曾子請問一貫之道。
「曾子曰:『夫子之道,忠恕而已矣!』」「忠」是盡己的意思,與人一起辦事,不論任何人,自己都必須盡心盡力。「恕」是做到「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,將心比心、替對方著想。「忠恕」是實實在在、毫無虛假,也就是《中庸》所說的「誠」字。假使缺少了「忠恕」,便缺少了「誠」,那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的事業,必然落空。「而已矣」,沒有遺漏的意思,就是只有「忠恕」二字,便包涵無餘了!也就是曾子以「忠恕」直下擔當,傳承夫子之道。
《大戴禮》提到如何做到「忠恕」,當子女的尚未盡到孝養父母的本分,就不敢批評父母有不慈愛子女的地方;當弟弟的不能做到恭敬順承兄長,便不敢說兄長不友愛弟妹的地方;為人部屬的不能盡到自身職責,也不敢說長官不能帶領部屬的缺失。
明朝大儒王陽明先生,有一次,遇到鄉里的父子爭執甚凶、互相控告,吵著一定要面見先生。見了先生後,父子卻抱在一起號啕大哭。柴鳴治見了,好奇請問陽明先生:「先生說了什麼,讓他們父子既悔改又感動呢?」陽明先生說:「我只說舜是世間大不孝的兒子,他的父親瞽叟是世間最慈愛的父親。」柴鳴治驚訝先生怎麼說話顛倒,再請教其中的道理。陽明先生說:「舜常常認為自己大不孝,所以日夜思念如何盡力行孝;而瞽叟卻常認為自己最慈愛,但自己的心已經受到後妻的迷惑而不自覺,看到舜更不順眼,無形中就失去了慈愛的心。反之,舜見了父親瞽叟不疼愛自己,更加省察自己未能盡到孝道的地方,更加勤勉行孝,自然成就大孝。」
「忠恕」是曾子落實夫子仁道的秘訣,我們能常常自我反省,不失本分,盡其在我;更能替人著想,推己及人,正是學習孔子之道的下手處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