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禮字守約,號法智大師,宋朝明州(今浙江省寧波市)人,俗姓金。他的父母曾經在佛前,祈求能生個兒子。有一天,夢見一位神僧,攜帶一個童子交付給他們說:「這是佛陀的兒子羅 羅。」其後不久,就生了知禮。
知禮七歲時,他的母親去世,哀號痛哭不已,稟白父親要求出家修行。於是前往太平興國寺,依止洪選法師剃度出家。十三歲時受具足戒,二十歲依止寶雲寺義通法師,修學天臺教觀,對於圓頓教義的玄妙要旨,一經法師教導,就能領悟通達。
宋太宗淳化年間,所依止的義通法師圓寂往生,知禮大師接受啟請,主持乾符寺,不久又遷移到保恩院開講宣揚天臺教觀。各地學生弟子,前來親近修學的,相續不斷。
有一年,正值明州大旱災,知禮大師和慈雲懺主遵式法師,一起修《金光明》懺法,約定三日內如果不下雨,就要自己焚燒一隻手。到了約定日期,果然就下了大雨。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,重修保恩院,真宗聞知知禮大師高尚道行,詔令保恩寺賜名為延慶寺,並特賜知禮德號為法智大師,又令住持世間,弘揚教法。
祥符六年建立念佛施戒會,率領大眾修持道業,自己親手書寫疏文,勸導大眾,內容說道:「…若要往生西方極樂淨土,只要稱念阿彌陀佛名號,修學阿彌陀佛的慈悲,一定為阿彌陀佛的廣大本願所攝取,完全如經上所說。今天結集萬人共修成為一個蓮社,希望大家心心繫念極樂世界阿彌陀佛,日日剋期發願往生,每年的仲春二月,集合在一起,同修供養,同聽法音,集合萬人的心力,合成共同的志向,誓願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淨土,何況當此劫濁的娑婆世界,壽命促短,如同風中的燭火,一口氣不來,三途的惡相,立刻現前,怎可自我放心懈怠,不想將來的果報呢?希望大家要遵照佛的教化,不可隨順人情,應當頓時止息妄想攀緣的心,唯有精勤不懈憶佛念佛,希望各位有志者,當各自勉勵。」
自從大師發起結集蓮社之後,每年二月十五都舉辦佛施戒法會,參加的信眾都超過萬人。
大師因為以前的諸位祖師以及闡揚淨土法門的大德,大多談論事相,而很少開示作觀的方法,這樣雖然能暫時教化當世的根機,但是未能窮究圓頓的義理。因此取天臺智者大師的《觀無量壽經疏》極力研究其中深奧的義理。將玄妙的宗旨,顯明暢演開示出來,著作完成《妙宗鈔》一萬多字,大為彰顯觀心觀佛的要旨。大師平生所有撰述著作,大多指引歸向極樂淨土,而此《妙宗鈔》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。
當時正當皇帝詔告天下,建立放生池,知禮大師每年佛誕日,就結集放生會,集合大眾修法,然後放生魚鳥之類的眾生,朝廷聞知,命樞密使劉筠撰寫碑文,立石碑在寺院內。
宋仁宗天聖六年,正月元旦,大師將要示現圓寂之前,啟建《金光明懺》七天,到了第五天時,大師結跏趺坐,召集大眾說法完畢,面對佛像,突然稱念阿彌陀佛聖號數百聲,然後端坐安詳往生。往生後遺體在龕柩內,開露十四天之久,指甲頭髮都加長,火化後舌根不壞,好像蓮花的形狀一樣。
大師一生著有《光明玄義拾遺記》、《光明文句》、《大悲懺儀》,又撰有《融心解》、《明一心三觀》、《顯四淨土之義》等流通於世,世稱為「四明尊者」。
※蓮池大師贊語說:知禮大師著述《妙宗鈔》,說淨土法門清淨觀法,大為弘揚天臺宗的教義,然而臨命終時,念佛端坐往生,這種功行境界,豈是那極力發表言論談說之輩,可以相提並論的呢?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