持名念佛是善中善福中福        果清法師

    
    前 言

    清律師早年受業於 雪廬老人,「內典研究班」結業後,一心出塵,致力於持戒念佛。民國九十六年寒假女眾齋戒,應邀為大眾開講《勸發菩提心文》,大眾聞後法喜充滿,遂將各種疑惑提出,請和尚為眾解惑。所言皆淨土法門知見,於淨土修行大有助益,故整理成文,以作大眾修淨資糧。(編者謹案)

    問:「徹悟祖師八要第一:『真為生死,發菩提心,』第二:『以深信願,持佛名號』不知有何法門可速令發起菩提心?又念佛與發菩提心有何關係和重要性?」
    答:未知有何法門可速令發起菩提心,現在我們研究《勸發菩提心文》,我們能善自多讀誦《勸發菩提心文》,就能令我們很迅速的發起無上菩提心。關於發菩提心,在大乘經論中,四十《華嚴》裡提到善財童子五十三參,他參到每一位善知識都說:「我已發起菩提心,未知如何來修行菩薩行?」然後在四十《華嚴》裡也有參訪到善知識,善知識特別開導他有關發菩提心之事,所以有機緣讀四十《華嚴》,也能使令我們迅速發起無上菩提心,現在就著方便,多讀誦《勸發菩提心文》,就能使我們很快地發起無上菩提心。
    再者,《阿彌陀經》上說:「舍利弗,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」,靈芝律師對「善根、福德」的解釋為:「善根是正行,福德是助行,善根以持名為正行,助行要修淨業三福。」
    韓國海東元曉大師有《阿彌陀經》的著作,他認為多善多福為正行,正行是屬發菩提心,少善少福是助行,助行屬執持名號。元曉大師是這麼主張的。蓮池大師加以合會說:「欲生彼國,需多善多福,執持名號是善中之善,福中之福」,合起來就是發菩提心,也是生彼國的重大因緣。
   
問:怎麼說執持名號是善中之善呢?
    答:因為它具足《智度論》五種菩提心的緣故:何謂五種菩提心?一、發心菩提,二、伏心菩提,三、明心菩提,四、出到菩提,五、無上菩提。
   (一)發心菩提屬於圓教五品位:隨喜、讀誦、說法、兼行六度、正行六度,就是五品。發心菩提就是在無量生死中能發起菩提心;而持名正是在凡夫生死當中生起大覺悟之故,所以持名有發心菩提的意思。
   (二)伏心菩提是圓教初信到七信位,伏心菩提能斷諸煩惱,降伏其心;持名正是正念彰顯,煩惱自然滅除,故有伏心菩提的意思。
   (三)明心菩提是圓教十信滿心入於初住位,它能明了通達諸法之實相;而持名即正此一心,明了諸法實相,因此它也有明心菩提的意思。
   (四)出到菩提是圓教初地到八地,能證得無生法忍,出離三界,到佛之薩婆若海,而持名能證得第一、二、三忍,捷超生死,向一切智(即一切種智)的緣故。
   (五) 無上菩提,圓教之妙覺位,它能坐道場成最正覺;而持名能證得三不退轉位,直到成佛的緣故。
    執持名號具足這五種菩提,因此念佛和發菩提心的關係太要緊了,我們加以引證,《大悲經》上云:「一稱佛名,以是善根,入涅槃界,不可窮盡」,我們能一稱佛名(阿彌陀佛的聖號),用這種善根,入於不生不滅涅槃境界是不可窮盡,故云:「念佛是善中善」。
   
問:何謂一、二、三忍呢?
    答:《無量壽經》末講到的三種忍:
    音響忍,了知一切諸法如同音聲之迴響,有而不有,根據隋朝慧遠大師著《佛說無量壽經義疏》卷三,音響忍是三地已還(以內)。
    柔順忍,四、五、六地屬於柔順忍,捨權趣實,心柔智順。已證真如法身,所念所行都隨順真俗二諦真理,隨順於無生法忍,又能恆順眾生。但仍未證得,無有微細法可得,還是有功用有相行。
    無生法忍,七地以上菩薩,真智安住於無生無滅之實相理體,如《智度論》說:「無生忍者,乃至微細法不可得,是名無生。得此無生法,不作不起諸業行,是名得無生法忍。」證得一切法常自寂滅相,得此無生法,它就不造作不起業行。執持名號能得一、二、三忍,捷超生死,趣向一切種智,所以持名有出到菩提之義。
   
問:怎麼說執持名號是福中之福呢?
    阿彌陀佛以萬德萬能的功德成就名號,不同世間人雖有「福德、長壽」的名字,但不一定其人能有福德長壽。佛菩薩名號,名以召德,至誠懇切稱南無阿彌陀佛,萬種功德完全圓滿,不期福但福已齊備,不期福但福已圓滿具足。
    因持名念佛的力量,自然諸惡不作、眾善奉行,易積福德,念佛為福中之福,故《稱揚諸佛功德經》說:「若有得聞無量壽名者,一心信樂,持諷誦念,此人當得無量之福,永離三塗,命終之後,往生彼剎」。

    福慧相濟成菩提

    發菩提心是往生阿彌陀佛國的重大因緣,清涼國師說,「因」是親能發起,「緣」是假藉其他幫助發起,正因譬如是種子,助緣是土地、陽光等。念佛的因緣,善根為因,菩提善根是入佛道正因,福德為緣是助緣,《彌陀疏鈔》說:「善因、福緣者,菩提善根,入佛正因,如諸經言,不發正覺菩提之心,雖行六度萬行,經恆沙劫,終不成佛。故知萬善之所根本,是之謂因。然須一切福德助成菩提,以福濟慧,以事實理,輔翼入道,是之謂緣。」
    福慧相輔相成,乃能圓滿往生淨土成佛大業,而持名念佛兼而有之,故蕅祖以「至直捷、至圓頓、至簡易、至穩當」形容信願專持名號。


 》回明倫首頁